楊建榮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天津 300451)
按照工科類高職數學教學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了解后繼課、專業課對數學基礎的需要程度,了解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需求,對與后繼課、專業課相關的內容予以保留甚至加強;對后繼課、專業課用不上或使用較少的內容則降低要求或進行刪減;對于專業課中有特殊要求的數學知識,可以在數學課中學習,也可以在專業課中穿插或以講座處理。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所不同。
要求的內容可自編講義教學。教學安排中,數學教師應相對穩定于一定專業,這樣有利于深入專業系科,了解專業學習對數學的要求,在教學中體現,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不必對理論推導、證明要求過高,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降低理論專業針對性。如造價專業要以經濟數學為主線等。
對于過分繁瑣、抽象的理論和推導證明要進行精簡。精簡的方法可以采用重視理論本質的通俗表述,強調定理的條件、結論,借助幾何圖形或數量關系加以說明等手段進行,通過精簡理論,達到削枝強干,保障基本知識落實的目的。比如微積分中的微分中值定理,只借助幾何圖形和具體函數說明即可;極限概念以描述性定義為主,降低嚴密定義的要求;換元積分法以湊微分法為主,對第二類換元法只通過例題介紹等。
高職數學教學要徹底實現由學科型教育向應用型教育的轉變,把以理論知識為重點轉變成以數學的應用為重點,進行實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集中于一年級,學生對專業課的接觸還很少,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來聯系實際。例如從物理學、力學實際問題建立微分方程概念;重視定積分概念引入實例的教學。
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單純理解為下工廠去學習,學車工,學鉗工,學測繪等,這只是感性認識和單純的操作技能,對高職學生要求的實際能力應該是更深更廣的實際能力。經調查,在工礦企業中表現出色的工程技術人員,主要體現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其原因是此類人才的綜合素質很高。
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呢?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懂得遇到實際問題應如何思考才能準確、徹底、迅速地把問題解決,能夠由表及里、去偽存真,辨析出原因的主次;善于從復雜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和歸納出數學模型,再進行數學處理。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樂趣,有創新意識和樂趣,才能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行動,新的東西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業中,利用機會有意識地去創新去發現(不管這些創新的事件有多小),會從中享受到樂趣。而這也是高職學生提高層次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可經常進行一題多解訓練,如,一個定理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述,把實際問題歸為一種數學模型,考慮能否歸結為另一種模型進行比較等,從而活躍學生思想,開發學生智力,使之養成多角度觀察理解事物的習慣。
2.1 教育思想上,教師要把以知識繼承性為主的教育觀念轉變到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從過分注重教師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2.2 引進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積極開展數學教學課件的制作,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要引進計算機數學應用軟件,開展計算機數學實驗課活動。
2.3 在教學方法上,數學教學還要針對學生基礎知識水平低的狀況,研究因材施教問題。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要設定不同的目標和要求,選擇不同深度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為學習專業知識準備好必要的數學基礎。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應當體現數學的學科特點。數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是它的抽象性、精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學習數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善于思考,有獨創精神。應在堅持數學學科特點的前提下,對數學教學進行改革,使之更適合高職教學發展的需要。隨著高職教改的深入,相信數學教學會更加適應社會的進步,在提高綜合素質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比如用實際問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教育如果脫離了那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初中階段由于統考和升學的壓力,數學教學中僅僅列舉少數實例,有的甚至直接把概念提出來作出解釋,讓學生理解記住。對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數學學習來說,這樣的教學活動會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枯燥無味,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喪失興趣。與數學建模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強化數學應用意識應對數學建模給予極大的關注。數學建模就是要求學生把實際問題歸納(或抽象)成數學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加以解決,再用其結果來闡釋這個實際問題,這是教學中一種“實際——理論——實際”的策略。它主要側重于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并表達數學問題的能力,構建并運用數學模型的能力,對數學問題及模型進行變換化歸的能力,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的能力。它對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對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思維結構,乃至培育創造性思維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職學生學習數學,如果看不到數學與專業學科之間的聯系,即使進行了大量的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也不懂得如何在專業學科中應用,那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將無從談起。因此,高職數學教學必須轉變觀念,使教學由知識型向能力型、應用型轉化。在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應加強數學與專業學科之間的橫向結合,擴大專業學科向數學的滲透,填補數學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短缺,拉近數學與專業學科的距離。
相對基礎課的興趣程度而言,高職學生對專業課還是比較重視的。當他們看到數學在專業課中的廣泛應用時,就獲得了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數學的應用能力。
數學研究性學習由于其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方面也有著獨特的作用。由于每個課題要經歷進入問題情境、實踐體驗和表達交流三個階段,研究性學習占用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多,普高由于升學和統考的壓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而職高在時間和精力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只是基礎相對薄弱。只要恰當選題,要求適當,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完全可行的。
除了典型的研究性課題之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專業實習、計算機技術、社會生活等方面發現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實踐活動,了解一些生產過程,積累一些經濟社會常識,開闊視野,進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問題,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職業教育必須把應用放在突出位置。選取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作為教學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啟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分析原因,進行決策,以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它是從實際出發又服務于實際,實現學以致用的有效方法。同時還應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組織研究討論,讓學生通過思索,自己去綜合分析和解決其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其強烈的參與意識,活躍思維,開闊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1]劉兼.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
[2]陳曉平.新編職教數學應用篇[Z].江蘇省南通市教研室,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