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您好!首先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我給貴刊投了一份稿,是我60多歲的老父所寫。老人家平生癡心于天文,一直以來沉迷于天文的研究當中,閱讀了大量的天文書籍,還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儀器來進行實驗。很多年以來,他陸陸續續地寫了這份稿件,最后很慎重地交到我手上,讓我幫他投稿,希望能找到對他的研究結果感興趣的人,能對他的研究結果給予肯定,這是他老人家現在最大的心愿。作為他的兒子,起初我并沒太放在心里,可每當回到家里看到他滿臉的期待時,我逐漸明白這份稿件對他意味著什么:這是一位老人家一生的心血啊,我怎能漠然視之?于是,我將他的稿件好好整理了一下,因為老人家的文化不高,有些語句寫得不通順,在跟他細細核對了許多遍以后,我把最終的稿件整理了出來,并且附上了許多他自己手畫的圖片。我按他老人家的意思給貴刊投了這份稿,只單純地希望他的這些文字能得到認同。如果他的這些研究真的能帶來某些發現的話,那將是他老人家極大的欣喜和欣慰!
議長:感謝您及文山老先生對雜志的支持和厚愛,稿件我們會擇機刊出。老先生對天文的執著令人欽佩,精神令人感動,衷心祝福老人家身體健康!
wys196408:請問有無2010年《飛碟探索》全年合訂本定購?如有,請告知細節,謝謝!
議長:本刊未出版2010年的合訂本,目前只有1996年—2005年的合訂本銷售。更詳細的情況請在U客論壇查詢。
小平: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找到檢驗癌癥的新方法,讓醫生通過探測血液中是否有癌細胞確定病人的情況。此法能在10億個健康血細胞中探測到單個“離群”的癌細胞。
議長:感謝您的及時報道。
hkf8:我是貴刊的忠實讀者,不明白最近很長時間《飛碟探索》的內容大部分是講自然科學、動物世界,有關飛碟的故事少之又少,是不是資料不足呢?我看還是改名《自然科學探索》的好,外國的飛碟雜志絕不會加這么多版自然科學的。希望總編能改善。
議長:感謝您的關注。作為交叉學科的“飛碟學”,對于相關學科的研究動態給予重視是必然的。飛碟故事不少,只是夠分量的不多,這個外星人要承擔一半的責任。有趣的飛碟案例我們一個也不會放過,相信我。
火星人:2010年12期21頁,土星光環寬度只有250千米和只有幾米厚度是不是錯得太離譜了?!土星環又為何會落入火星的大氣中?!
議長:嗨,火星人,歡迎來地球玩!謝謝您指出我們的編校錯誤,現在把我查到的土星環資料與大家共享。土星最外環距土星中心有10個~15個土星半徑,最寬達20萬千米,可以在光環面上并列排上十多個地球。土星及土星環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已形成,當時太陽被宇宙塵埃和氣體所包圍,最后形成了土星和土星環。土星光環又很薄。我們在地球上透過土星環,還可見到光環后面的側面閃爍的星星,土星環估計最厚不超過150千米。所以,當光環的側面轉向我們時,遠在地球上的人望過去,150千米厚的土星環就像薄紙一張——光環“消失”了。每隔15年,光環就要消失一次。
周義庭:編輯同志,我發表在你們U客論壇的文章你們看了嗎?難道你們對這篇《跨星際飛行方案》絲毫興趣都沒有嗎?可惜了我20余年的心血啊。
議長:心血不會白費的,能寫出更是難能可貴。您在論壇中的文章已經拜讀了,請留下您的聯系方式吧,有些細節問題想與您溝通。
劉曉義:數獨真好玩兒啊!最美妙的圣誕節莫過于研究一個數獨三次失敗后成功,比看電影還跌宕起伏。如果非要二個人過圣誕節的話,我希望是一個肯聽我講整個數獨從無到有的思考過程的一個人,哈哈哈^_^會試著挑戰蜂巢的。圣誕節快樂!
議長:謝謝你喜歡這個欄目。準備迎接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