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軍 遲永存 戰英龍
(望奎縣水務局,黑龍江 望奎 152100)
在興凱湖灌區八五七農場小湖北分灌區建設中,國家只負責骨干工程的投資和建設,田間工程則由農場和農戶建設。一方面,國家不但要花錢興建水利工程,而且還要拿出資金擔負起水利工程運行維修與更新改造。另一方面,由于水費標準低,雖然社會效益十分顯著,但分灌區管理單位自身經濟困難,無力對工程進行正常的維修,導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損壞,效益衰減,隊伍不穩。加之作為用水主體的農戶被排斥在管理之外,造成了農戶對工程狀況的漠不關心,灌溉用水無序,水量浪費大,建筑物破壞嚴重。
2005年,興凱湖灌區八五七農場小湖北分灌區在大西地河分區、小西地河分區和穆興總干分區成立農戶用水者協會,鼓勵并動員農戶直接參與灌溉管理,并把末級渠道的管理與使用權移交農戶,增強農戶自身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使農戶從過去被動的單純用水轉變為主動投資建設,認真維護管理、精心調度配水,對于提高灌溉保證率,提高灌溉效益,提高農作物產量,提高水分生產率,推廣節水灌溉,減輕國家和農戶負擔,促進灌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建立和推廣農戶用水者協會,利國、利民,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長期以來,支渠以下的渠道狀況是管理部門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而管不好。農戶想管,卻由于體制與產權的問題沒有解決,管不了。其結果只能是渠道工程日益老化損壞,功能降低,效益衰減。
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后,支渠以下渠道的建設與管理工作才真正提到了議事日程,并真正得以付諸實施。如大西地河分區農戶用水者協會成立后,召開了2次代表會議,討論維修養護計劃。經過一年的努力,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把轄區逐步建設成為田成方、樹成行的高標準灌區。轄區面貌有了很大變化,為末級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間工程建設與管理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對灌區工程的維修,主要采取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對渠系工程分級明確職責,并根據用水量多少確定工程維修任務。但在具體實踐中,大部分都難以認真完成,工程日益老化損壞的狀況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轉。
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后,將灌區末級固定渠道交付農戶管理、使用,把渠道管理與群眾利益直接聯系起來,促進了灌區工程的不斷更新改造。如小西地河分區農戶用水者協會成立前,由于渠道無人管,渠線長,設施差,放水扒明口,水量浪費嚴重。建立協會后,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益于民的原則,農場將義務工使用統一交給協會,對所轄渠道工程進行了維修與配套,用水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灌區支渠一級的渠道跨管理區、作業區較多,由于管理區域的不一致以及水資源供需矛盾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因而一到灌溉季節,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突出,以致形成了在渠道上扒口、搶水的多,筑壩攔水的多,為謀取小部分人的利益,不惜破壞建筑物的事件也多,人為地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后,農戶有了自己的管水組織,群眾自覺維持灌溉秩序,自覺維護水資源統一調度的格局,互相監督,互相謙讓,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促進了灌區高效用水格局的建立,使得灌區高效用水真正得以實現。
灌區以往用水方式是作業區向管理區申報,管理區向農場水務局申報,農場水務局向灌區管理站申報,管理站調度中心綜合各地信息后,下達調度通知,再如此逐級通知下去,經常造成某一指令還未執行,灌區需水要求又有了新的變化,調度運用常處于被動狀況。
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后,農戶需水直接向管理站申報,管理站直接向農戶放水灌溉,水量調度關系進一步理順,中間環節減少,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戶需水及時,農戶所需水量從申報到流入支渠口由過去3-4天縮短至現在的1天,因灌水不及時而受旱減產的現象大為減少;二是進一步融洽了管理單位與農戶之間的關系,大家互相體諒,互相理解,共同做好灌溉工作,有益于用水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三是進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員灌溉即是服務的意識,想農戶之所想,急農戶之所急,千方百計地把農戶所需水量及時、足額地送到田間,為灌溉水的高效利用與持續高產奠定了基礎。
節水灌溉是一項系統工程,影響因素多、涉及面廣,但無論在用水的哪一環節,也無論采取何種節水技術措施,都離不開農戶的參與。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后,用水戶動員起來了,水賬清楚,改變了農戶用水觀念,提高了農戶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開源節流的意識。灌區管理部門則充分利用用水者協會這一陣地,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灌溉方法、灌水技術、耕作技術,立足協會轄區的實際情況,指導協會加強灌溉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正是有了農戶的參與,節水灌溉落到了實處,從整體上推進了灌區節水灌溉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農戶收入,促進了灌區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灌溉的供需雙方對水量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變化。作為供水方來說,需水項目的不斷增多以及灌區的發展,要求能提供更多的優質水量。對農戶來說,要求供水充分、及時。為適應用戶用水計劃多變的要求,管理部門根據當時田間水分動態,當時的天氣情況,當時的各種水源供水能力及渠系狀況等實時信息為基礎,以旬為時段,逐日預測全灌區所需的灌水量。由于加強了預測,掌握了灌溉調度的主動權,從而避免了水量調度的盲目性,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強化了調度人員現代化管理意識,促進了調度水平的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在灌區內建立農戶用水者協會,對推動節水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不僅可保證灌水及時、促進節水增產,而且違章放水、水事糾紛的現象也大為減少。灌溉用水量的減少,不僅使農戶水費開支減少,灌溉管理部門又有能力支持灌區的配套建設、管理隊伍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灌區農戶用水者協會在興凱湖灌區小湖北分灌區還是新事物,實踐中會遇到許多問題,灌溉管理部門應加大內部改革力度,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真正視用水戶為上帝;為協會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外部環境;同時在技術上加以指導。
[l]馮保清.《推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促進灌區良性運行》,《中國水利》,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