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安樹森
(大連都市發展設計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從1962年羅伯特·文丘里為其寡母在賓夕法尼亞費城栗子山建造住宅以來,事務所的業務就一直是沿著這條路線發展的。此后,他所里的設計班子擴大了,丹尼斯·司各脫·勃朗和斯蒂文·依士諾阿加入進來;業務范圍也隨之擴大,但栗子山住宅的設計宗旨卻為以后的住宅設計不斷地提供著靈感。
栗子山住宅在其完工后數年來,已成為后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之一。它是種子作品;它不僅影響了文丘里和勞奇的其他設計作品,而且還影響到其他許多建筑師,它現在已經成了建筑系學生的朝圣地之一了。
該住宅退離郊區干道,經過長且直的車道到達屋前,綠色的立面故意放大了尺度,越迫近越感到其龐大。立面同平面一樣,也幾乎是對稱的,但仍然根據反映內部要求面作出調整,它既可看成是平易、簡潔的“住宅”,也可以看成是錯綜復雜和不平常的作品。
整個立面以一個大的山墻面為主,根子上仍是美國式住宅的構想。山墻比實際所需要的大,使人聯想起某個地方的舊別墅,中間有縫,顯然出自勃蘭海姆邸(日文原注:英國巴洛克建筑家圣·約翰·凡勃魯<1664-1726>的代表作),但就其與整體的比例而言,這里的裂縫要比凡勃魯那兒的尺度上大得多。這縫正象文丘里與勞奇的許多作品一樣,具有多種含義,一方面它是高貴府邸的明證,另-方面是突出由墻尺度和力度的強烈的形式表現,此外它還旨在從視覺上加強縫后面通過結構中心的煙囪。
為了避免煙囪這一要素造成過分的對稱,實際上煙囪是稍稍偏離結構中心聳起的,同樣,入口門廊左邊的小窗也進一步加強了不對稱性。面門廊本身卻以一個超正常尺度的要素,使立面中央加大,來增添住宅的對稱情調。另外,入口實際上不在正前,而在入口廊的右邊,以更合理地符合內部平面的要求。入門廊頂上用了木線腳,亦加大了尺度,以表示房子與反裝飾的現代做法之間的差異,并非出于偶然。
內部幾乎是帕拉第奧式的平面,但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加以變化:例如入口右邊的廚房并不完全與對面的臥室相對應,另外餐廳的天花躍起1/4圓弧以顯示窗上層高的壯麗感,它與住宅另外二面毫無呼應,那里的臥室天花是普通高度,這樣可以留出空間作為二層臥室的貯藏部分。
壁爐是主起居室的中心要素,其龐大體形是立面形式的暗示。樓梯從壁爐背后升起,與壁爐爭奪著住宅中心的主導地位。當然,這兩個要素在板瓦坡頂住宅中,歷來就占有中心地位,文丘里在此想告訴我們的是,昂貴的板瓦坡頂住宅的寬敞空間在今天有限的經費條件下,必須讓位于這樣緊湊的空間的競爭者。不過樓梯還是做成底大上小,以反映主起居層的公共性尺度,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所需的省用的起居空間。
樓上,整個空間只是一大間臥室,后墻上一扇拱形窗幾乎占了整個墻面,房間悄悄從住宅外墻縮進,形成小平臺。朝正面的臥室就占滿了整個從外面看就象是煙囪外圍的大結構。一扇窗子開向正面,配合著一座“不知所往”的小小的樓梯,宛如梯子異乎尋常地從房間爬上前墻。
很清楚,這是一幢長達數年之久設計出來的復雜的小房子。但其復雜性都是出于拘謹的傳統手法,其曲折和多變有助于我們更形象地把握建筑的現實—平面、圍護物、象征性的本質。
如果栗子山住宅真如文森特·斯卡利所述是“孩子也能畫出的原始住房(urdwelling)”,那么人們也可以稱1974年完成的勃朗特住宅為“原始別墅”(ur-villa)了。實際上也許這樣說太復雜了,因為文丘里和勞奇在這里追求的并非住宅的基本觀念,而是力圖提出一種新的形式—與這汽車時代和城郊文化相稱的大型莊園宅第(grand manor house)。
這座綠色釉面磚貼面的住宅,采取一種蹲踞式的結構,如同栗子山住宅一樣,從一開始就采取了對稱布局來滿足內部要求,它的立面采用了兩種尺度:古典式門廊與工業化的巨大鋁合金窗欞的大尺度和頭層商、游戲室門的小尺度。弧形凸出的立面飾以面磚橫條紋,就象卡通畫家用來表示光滑面的反光那樣。
它是一個奇妙而又有些不平靜的形象—房子座落在乎整的草坪上,顯示出它的鄉村別墅的風貌,不過有點傲慢有余面優美不足。這里的形象不如早先的栗子山住宅那么統—它既有帕拉第奧對稱格局的-鱗,也有包豪斯現代主義的半爪 (尤其在汽車人口處的立面上),還有新藝術主義藝術(Artdeco)的影子(如餐廳鋸齒形凹龕的形狀。如果只認定一種形象是無法辨識其廬山真面目的,房子看來盡管復雜,總不失為栗子山上的一景。
這幢房子的最成功之處在于試圖將鄉村住宅的形象與市郊現實相結合,這一點特別在平面上表露無遺,它從使用汽車的實際需要出發,可以直接從汽車庫進入房屋,也可以從車庫旁的通道進入。面向草坪的主立面的中央部分放的是窗而不是門,頗為恰當,廚房占據中央空間,進一步交出了今天要求的優先考慮順序。
車庫和通道入口均引向進廳,其地面鋪設著黑白大理石,一如任何嚴謹的進廳,并且有明顯的喬治亞式華麗風格,上行六級就達主起居室,里面滿布著主人收藏的絕佳的新藝術和波晉藝術品。
在這81英尺長的建筑物中,擠進了容量可觀的空間,樓層平面十分典雅—并非那種莊園的典雅,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精打細算地證實了的那種典雅。建筑師在這單一體量里應付裕如地穿插進了三間兒童室,自成一翼完全與房屋其它部分隔開。在另一層又穿插進了主人臥室、一間獨立的客室和一個可兼作家庭用餐區域的圖書室。緊挨廚房的是一間游戲室,有扶梯與兒童室相連。
特克住宅完工于1975年,它比勃朗特住宅要小很多。任務委托時,業主是位單身漢,只需要供一個人使用的空間。而正是這個簡單的任務卻演變成也許是文丘里和勞奇的最佳住宅。那是對樸實的美國板瓦坡頂住宅和拘于一格的傳統磁式兩者的喜人貢獻。在栗子山上的住宅,立面看去是為山墻所控制的,但在這里實際上是個四坡頂屋頂,屋頂收束在中央。四面都有寬寬的挑檐,三個立面都是簡單的板瓦墻,墻上開著僅僅反映內部需要的窗戶。整個立面有兩種尺度--小窗表明底層的家務用途。大窗則表明占據著整個二層的大空間。如果栗子山住宅是兒童想象中的二維空間房子,那么這里的想象已擴展到三維空間。這座建筑的基調就在于人們感受到它是一個座落在具有茂密樹叢助半鄉村基地上的高大木家伙。進廳層均為實用空間--小廳(兼作餐廳之用),廚房、臥室,還有可同時為臥室和公共部分服務的盥洗間。下寬上狹的扶梯貼著一邊墻直升上層,轉而升入上面一個非常大的主起居室。
這空間才是真正的住宅。眼前頓時宏大又親切、嚴謹又輕松。三個墻面都設有大窗(附有文丘里所喜愛的軟百葉),第四塊墻面有一個大壁爐,在其后面是上下的扶梯。如同栗子山住宅一樣,壁爐結構與整個住宅的形狀相呼應。壁爐左右兩邊的墻基本上相同,面向壁爐一側墻上的上下拉窗頂端是大圓窗,這圓窗很有氣勢地沖破天花并在外面切斷了檐口。這是建筑歷史上曾有過的依靠視覺所作的游戲:微不足道的因素突然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分量。
這窗—實際上是略微拉長了的圓,使它從下面仰視象是正圓—給設在這大空間三面上方夾層中的書庫以充足的光線,它雖然不無住宅頂閣里的那種小燈隱現之趣,但它與下面的空間相通所以也更象正式的夾層。通往這處的樓梯也與主梯一樣,也是從壁爐背后偷偷地爬上來的。陽臺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奇想,對于一幢小房于是過于精巧的空間把戲,然而卻也不失為真正賞心悅目的空間,其別具一格也無損于建筑整體規劃的合理關系。因此他也和建筑本身一樣,通過一系列機敏可愛的手法,把獨到的意匠和古老的傳統符號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住宅的形象。
[1]孫志堅.住宅部件化發展與住宅設計.工業建筑.200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