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生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展,業務處理也日趨復雜,呈現出多種經濟形式和利益主體的格局,這種格局一方面調動了不同部門、單位和企業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國經濟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一些深層次的管理矛盾,會計監督的內涵也正在發生著變革。我們需要深刻理解會計監督的意義,重新看待和分析會計監督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更好地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伴隨著會計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我國經過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生活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體系逐漸建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現階段還存在著不足。第一,目前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人,企業的經營機制、經營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在整個經濟工作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以前沒有的新情況、新問題,而與之配套的機制還未能建立和健全,針對新出現的經濟活動,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辦法。第二,企業管理體制不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我國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體現在有的單位根本就缺乏內部監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單位雖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經常發生。第三,企業單位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不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第四,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2.1.1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這一規定,明確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本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手段是對本單位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實行監督。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方面的職權主要是:一是發現會計賬薄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明原因,作出處理;二是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報告,請求予以糾正。由會計人員承擔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其主要任務是在企業管理者的領導下,通過對記賬憑證的審查、財務收支的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財務報告的編制等提供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并保證財務會計活動和經濟活動在法定允許范圍之內。企業內部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2.1.2 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企業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在我國實際工作中,有些企業負責人認為自己是領導,會計上的事情自己說了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按照他的意愿辦事,出了問題將其一推了之或者找個替罪羔羊,減輕自己的責任,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會計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明確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
2.1.3 對企業各類資產監督管理,控制資產損失
一是加強對企業各類資產損失的監督:限額以內的資產損失,在健全審批手續的前提下,由企業自行處理;對超出限額的資產損失,必須按規定報經董事會或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審批;無論是自行處理還是報經審批,均須查明資產損失原因,明確造成損失的責任,屬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應追究個人的經濟責任,努力降低資產損失的程度。二是加強企業對外投資的監督。對外投資要認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按規定程序由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重大對外投資,除按上述程序外,還應報經董事會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三是加強企業對外經濟擔保的監督。對其他企業提供經濟擔保的,須調查其他企業的資產狀況、負債狀況以及償還能力,并按有關規定履行必要程序后方可實施。
2.1.4 加強對企業成本費用的監督管理,確保成本費用開支的合理、規范
一是加強對跨期攤提費用的監督。遞延資產必須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規定的攤銷期限或受益年限進行攤銷,預提費用不得跨年度使用,待攤費用攤銷期限不得超過一年。在建工程項目應及時驗收并辦理竣工決算手續,按規定計提折舊。對于工程借款利息,嚴格按制度規定處理,竣工前的支出屬資本性支出,竣工后的支出進入當期財務費用。二是加強對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開支的監督,尤其要加強對業務招待費的使用范圍和開支標準的監督。
2.1.5 加強對企業利潤及利潤分配的監督管理,維護所有者權益
一是加強對營業外支出的監督,不得自行增加營業外支出項目。二是加強對稅后利潤分配的監督,審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規定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公益金。監督公益金是否按規定用于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方面的支出。三是加強對國有資本金及權益的監督。審查國有資本金及其效益和增減變化情況,特別是對企業改制或合并、分立、產權轉讓等涉及產權變動的事項,應報經董事會或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1.6 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
2.2.1 政府會計監督
政府會計監督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如財政、稅務、審計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部門的職責權限,對各單位的會計行為會計資料所進行的監督檢查,它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單位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
政府有關部門實施會計監督檢查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全面檢查、專項檢查或抽查、重點檢查、定期檢查等等,其主要內容為: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任職資格;對代理記賬機構及其從事代理記賬業務情況實施的檢查。
政府部門應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進行監督,定期抽查一定數量的年度審計報告,促使會計師事務所嚴肅紀律客觀公正,從而完成法律賦予的職責。有關法律規定,各單位必須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依法進行的監督,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或者謊報情況。
2.2.2 社會會計監督
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依法承辦的社會審計。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看,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的監督和服務作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并接受委托,對有關會計事項如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并出具法律公證性的審計報告,以此為委托人和有關方面服務。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本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資料,且其審計工作具有法律公證性,因此,其監督也是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1]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高級會計實務考試輔導用書精講[M].遼寧:大連出版社,2006.
[2]王尚禮.完善財務制度 加強監督職能[J].財務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