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成 杜閩佳
(五常市林業局,黑龍江 五常 150200)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戰略,既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需要,因為我國的林業已由單純利用木材向森林多功能利用轉變;又是尋找林業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當然國家都從解決本國的實際問題出發,而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林業分類經營戰略,我國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戰略也亦然。那么我國在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戰略過程中,必須針對其所遇的難題,采取一定對策解決,從而形成具有我國特色,推動我國林業發展的經營戰略,使中國林業選擇出一條走向繁榮文明的發展道路。
林業分類經營是按照森林功能的主導利用原則而劃分為商品林業和生態公益林業。商品林業是以主要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林基產品,主要是木材為基本職能的林業,它以市場為導向,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它包括經營工業用材林,經濟林和一般的用材林,以及其他林基產品,就其森林起源而言,商品林業應該是高投人,高產出,集約經營和規模經營的人工林集合,以及天然林人工參與的天然人工林的集合。生態公益林業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有益游憩保健,維護生物多樣性:保存其基因等發揮生態公益效能為主體功能的林業,它的目的是發揮森林的多功能,從維護生態環境的角度來保證人類的生存,它包括經營以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等為主要目的的防護林和以國防林、母樹林、種子園、風景林等為主的特種勝任林:就其森林起源而言,生態公益林應該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自然化經營集合。在一個經營單位,或一個地區,可以是商品林業,也可以是公益林業,或者才者兼而有之,但必須嚴格區別開何是商品林業經營的商品林,何是生態公益林業經營的公益林,并按照不同的經營目的和規律進行。在我國天然林的成過熟林和原始林已所剩無幾,而部分的天然林中齡林,又必須休養生息,需要劃人到生態公益林范疇,以保護現有的森林。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就我國目前而言,必須要創造良好的條件:(1)有充足穩定的投人,這是建設商品林業和生態公益林業的必要條件,也可以說是林業分類經營戰略實施的必要條件;(2)要減少或停止對天然林的采伐,保護天然林,公益林業,對木材的生產讓位于商品林業,這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充分條件,確實卸掉天然林承擔滿足木材方面的經濟需要的重擔;(3)必須大力地調整林產工業的產業產品結構,開發出適合商品林業建設需要的產品,我國目前還偏重天然林某些珍貴樹種木材的開發利用,開發出的各種幅射松加工利用產品,去適應商品林業建設需要,我國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不開發新產品,不調整產業結構,生產出的木材無法滿足社會需要,效益又差,商品林業、生態公益林業建設就無從談起。還有科技進步,教育發展,社會公眾意識等等,也可以說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的重要條件。有了這些條件,林業分類經營才能順利實施下去。
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是當今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并由此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或總體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又是服從于社會或總體可持續發展。但林業可持續發展,對林業發展來說,可以作為一種思想,強調世代間的責任感:林產品生產不能超過森林的再生能力,可以作為一種原則,它要求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時,要確保林地生產力無退化;可以作為一種目標,它要求人類不斷以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的同時,要維持森林的多種生態效益與生物多樣性,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可以作為一種模式,要求對森林資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種用途方面實行綜合管理,使得人們持續發展地使用有限的森林資源。林業可持續發展其實際就是從思想到戰略,到行動方案和具體措施的發展進化過程。林業分類經營戰略必須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指導。運用林業可持續的思想原則與措施,推進林業分類經營的進程。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商品林的建設是重點,沒有商品林的集約經營與高產,就談不上對天然林的保護而建設生態公益林。在我國,目前商品林業建設有兩個關鍵的方面,一方面,就是選擇適合我國的商品林樹種,另一方面就是在商品林發展過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產力,不能造成林地的退化。就我國北方而言,現在落葉松雖易成活,早期生長快,但后期生長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場面窄。因此,極需通過科學研究,尋找選擇和培育一種或幾種目的樹種,引種也是必要的。商品林業的樹種總體上是要設專項資金進行試驗和研究。過去,我國比較注重選擇針葉樹種,近年來德國開始反思大面積營造針葉林造成林地酸化,地力減退,而提出林地改良的問題。我國現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針葉林,主要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很少,地力減退也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針闊混交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保護林地生產力。因此,針闊混交的營造林方式必須堅持,且需不斷地進行研究、改進和完善。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后,林業必將形成新的格局,這既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的需要,也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的必然結果。這個新格局需要主觀上去努力、去構建。新的格局應該包括:(1)構建適合商品林業和生態公益林業建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對于國有林區通過公司建制,實現國有資產的運營組合,體現以資產、資金為紐帶,將森林經營、林木采伐、木材加工全部分開實行法人制管理,各個法人之間采取資金有償使用制度,按商品生產者的要求發生關系:對集體、私有林通過國家、集體收購或聯合,將分散的小面積的經營集中為大面積規模經營,國家給予補貼,營林、采伐、加工,國家統一規劃與計劃,分散管理,達到保護森林,提高效率的目的(2)構建投資、技術體制。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必然要有大量的投資,投資不到位,投資使用效益差都是不允許的。因此,投資要建立投資法人責任制及項目負責制,通過法律、法規和各種管理制度約束責任人。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林地的區劃和林地利用的規劃。但林地現存的問題也不能使林業分類經營更好地進行。因此,必須要加強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1)遏制林地不斷被侵蝕的態勢,堅決杜絕毀林開荒亂占林地的現象;(2)要對生態位置重要的地段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確保林地作用;(3)要對荒山荒地,生態環境惡劣的地段,堅決還林于山,還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統的生態作用,改變自然環境;(4)林地雖然適于林木生存,但林地的好壞也影響林木的生長,為了使林地保持應有的肥力和生產力,在林木生物學特性、營林技術措施上注重改造林地,使林地的生產力旺盛;(5)要不斷地擴大林地的面積,林地可以種樹,也可種植物,種有用的植物,在森林母體的情況下,依據林木生物學特性,擴種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用途得到擴大,利用率得到提高。
我國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是我國林業發展之必須,是可持續發展之必須。但如果不注意解決其中的難題,就會使林業分類經營如水上浮萍,難有根基,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因此,必須解決在實施林業分類經營中的難題,這樣,林業分類經營才能真正發揮促進林業發展的作用。
[1]王長富主編.世界林業發展趨勢.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
[2]雍文濤主編.林業分工論.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3]張佩昌等主編.天然林保護工程概論.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