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華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24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行了五次大規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調查顯示,近20多年,學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但學生體質在持續下降。超重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大學生近視占85%左右。尤其是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健康體能均出現下降趨勢。目前以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了探求學生體能下降的原因及尋求提高學生健康體質的對策,我們對05-09級的學生進行了體質健康測試和部分學生問卷調查,以便提出改革高職院校體育,增強學生健康體質的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達到我鍛煉,我健康的目的,使“健康第一”真正落實在行動上。
通過對05-09屆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同時我們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從05-07屆學生測試的情況來看:優秀4.1%、良好40.9%、及格52.9%、不及格2.1%。08-09屆,優秀10.5%、良好58.2%、及格30.4%、不及格0.9%。雖然08-09屆有所好轉,處于正態分布狀態。但800米、1000米的成績持續下降。肺活量、臺階指標也有所下降。
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80%的學生愿意參加體育活動,能夠充分意識到體育鍛煉對增進健康的重要作用。但多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非常短,大一、大二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在一小時的較多,大三的人數明顯減少,平均不足0.5小時。說明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都不夠。20%的學生不太愿意參加體育活動。愿意業余時間上網聊天、聽音樂、看電視。怕苦、怕累、怕受傷的現象比較明顯。
以上現象都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話,有可能在今后將繼續下降。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的本質特征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這一點必須始終作為學院體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根據學院的教學條件和場館設施,推行“1+2”體育選項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新模式。目前,高職院校每周只上1次體育課,學生鍛煉的時間相對較少,即使學生參加了課外鍛煉,也因為缺乏系統的組織管理和科學指導,其鍛煉效果不佳。學生中肥胖率、近視率上升,運動技能則普遍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我院08年作出規定,每天下午4點~6點作為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此時體育場館全部開放,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科學鍛煉。所謂“1+2”體育選項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新模式。即“1”是指每周1次90分鐘的體育課堂教學,“2”是指每周2次,每次60分鐘的課外體育輔導課。課外體育輔導課實行“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參與”的原則,體育教研室向課外體育輔導課選派指導教師,進行帶有一定教學色彩的體育指導,并把課外體育輔導課的情況計入學生的體育課成績。
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變,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只有在自主的情境中,學生才能真正領會和把握體育科學鍛煉身體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具備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牢固的基礎。同時為確保體育課的質量,在教學中積極開展以有氧運動為主的項目。例如:球類運動,它的特點是大密度、小強度的練習;跳繩、健美操、定向越野等。以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另外,在課外體育輔導課上還要教會學生制定運動處方。運動處方舉例:①首先確定自己的鍛煉目標:增加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等。②運動項目:慢跑、有氧健美操等。③運動強度:第一個月先采用60%的最大心率,即靶心率=(220-18)x60%=121 次/分。④運動時間和頻率:每次30-45分鐘,每周3-4次。⑤鍛煉方法:廣播操、慢跑、跳繩、俯臥撐、蹲跳、球類活動等。⑥注意事項:如鍛煉時感覺過于輕松或吃力,可稍微調整練習內容和次數。每周的運動量要適當增加,以鍛煉后的第二天不感到疲勞為宜。通過系統練習,使身體的各個器官得到自然的刺激,促進學生生長發育,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同時運動還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1+2”體育選項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能夠形成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的良性互動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的習慣,學會健身方法,為終生體育奠定基礎。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選項課身體素質達標是激勵學生努力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杠桿”,是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其規定指出:“如果學生測試不合格就不能畢業”,這雖然成了強化學生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撒手锏”,然而多數學校則將《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通過與否作為“軟杠子”,尤其是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院校,由于缺乏約束力和驅動力,許多學生對自身體質狀況“不思進取”,任其“自由發展”,逐漸淪為大面積的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我院科學合理設計體育課程中身體素質考核標準,加大身體素質的練習內容,設立體育綜合測評考核,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學生綜合測評內容,切實貫徹落實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不合格不能畢業政策。通過“上有政策壓力、下有考核驅動、外有環境誘導、內有教學指導”的強化機制,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與成效從2008級的學生中就明顯有所改變。主要表現:通過體能測試強化了學生自覺積極、全心投入、刻苦敬業的練習作風,自我約束能力得到增強,使自己變被動訓練為主動訓練,逐漸完成從“要我練”到“我要練”的思想轉變;提高了學生對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體能訓練的艱苦、乏味培養了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體育鍛煉對學生的身體機能有重要作用,有規律的加強《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和身體素質的鍛煉,能夠改善學生的身體質量。
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僅僅依靠每周2課時的體育課是遠遠不夠的。體育課程只是傳授了運動的技能,正確鍛煉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意識,而學生體質的增強是需要經常性堅持鍛煉才能獲得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采取積極措施,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讓廣大師生記住一句話落實到行動中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以此不斷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觀,積極響應當前國家“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體育鍛煉的熱潮。為此,我院每年定期召開田徑運動會和趣味運動會,經常組織開展以系部為單位的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做到人人有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讓全體學生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使廣大學生能置身一個自然和諧的體育環境中,讓體育鍛煉意識通過學院的各種活動,自然地滲透到每位學生的言行中,使學生了解體育,認識體育的價值,把體育運動作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真正達到全員健身,提高學生體質。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是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中的亮麗風景。
通過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既能有效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機能,改善健康水平,又能防止運動損傷。使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增強學生健康體質。同時,學校體育還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黃津虹,齊玉剛,高偉,黃艷梅,王洪泱.天津科技大學體育部.樹立科學理念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思考.
[2]朱海蓮.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人文社科部.大學生體質下降趨勢特征、原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