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巍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參與型”課型是教育者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積極創造性地主動介入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接受教育的過程。
高職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為專業課打基礎,但由于數學教師大多不了解各專業的具體教學內容。所以,很少能考慮到所講內容是否在專業課中有用,教學的針對性不強。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是高職數學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就是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和自主參與教學,促進學生的求異思維,迸發創新性智慧。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參與型”課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創新模式。數學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數學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興趣。
“參與型”課型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重在其模式定位及運用,因此,“參與型”課型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思路問題顯得至關重要。
良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效果的助力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課堂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學雙方的參與程度和雙方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在現實的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兩種現象,一是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二是教法與學法分離。因此,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既要符合高職生特點、形式要多樣,又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因此,“參與型”課型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模式建立要以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
數學教師可以從兩個層次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一是個體層次,包括個人、個性和需要;二是群體氣氛層次,包括群體、氣氛和意向;在教學過程中,這兩個方面內容出發,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的情境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納學生的合理建議,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心理環境。在“參與型”高職教學模式上采用分組學習參與課堂,通過討論式學習,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和主動參與欲望可以得到最大滿足。但在討論學習前,一定要給每個學生預留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準備發言,這樣可以為學生發言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有利于學生將本組討論的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學生在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參與討論的前提下,就能討論出深度,討論出成果,討論出積極性。參與型數學教學法還可以選擇靈活多樣的形式,如自學輔導法、講練結合法、談話法、目標教學法等。在參與型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換角色,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現舉一例說明:在學習《輾轉相除法》時,如果直截給學生定理再證明,邏輯上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學生對所給定理不易接受且應用起來較生澀,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理所當然地應用定理,就要找到各量之間的關聯。我首先讓學生們進行了一個小學的數學問題,問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形紙,剪成一些正方形,怎樣剪才能使得所剪出的所有正方形的個數最少?同學們分組討論。學生們首先思考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剪,其次是剪出的正方形和原長方形量的關系是什么?在操作過程中同學們通過交流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完成了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們已經找到了定理中所描述各量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再來描述定理是很自然的事了,更重要的是,這時定理的證明及運用已經過渡到很容易的程度了。
2.2.1 計算機在“參與型”課型高職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數形結合,化抽象內容為具體。
數與形的結合有利于學生的觀察,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導數概念的建立,最初是從運動的觀點尋找曲線的切線以及確定變速運動的瞬時速度而產生的,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受空間想象力的限制,難以想象出空間曲線上的動點,沿著曲線運動到定點,形成無數條割線,最后達到極限位置即定點處的切線。此時若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就能夠為數學教學提供多種情境事例,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像資源,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
(2)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易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計算機多媒體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教學情境。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對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難免枯燥無味,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克服了這一缺陷,靜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軌跡運動,靜態的圖畫可以像動畫一樣變化移動,使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通過多媒體的多向啟發,還能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立體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2.2.2 多媒體在“參與型”高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范圍
利用數學軟件理解深奧的數學概念。如學習Mathematica軟件的使用方法,利用計算機進行微分計算、觀察與分析數學現象,探索微積分思想和方法的實際應用等。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計算機技術、數學軟件使用方法,綜合地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寫出實驗報告。
在數學教學中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必須考慮到高職數學教學的要求與學生的需求,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效果,就根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策略,確定知識點采用何種信息媒體來表達,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制作多媒體數學課件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媒體表達的效果,因為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情況來進行教學,有時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或者是還沒有聽懂的地方,就需要重復演示。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參與型”課型存在一定的局限,需進一步探索。首先,改革給已經習慣于傳統教學的高職生會帶來一些不適應,克服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個過程。其次,參與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人人互動、機會的均等,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而不造成顧此失彼,這種綜合的能力,要求數學教師有充分的準備。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有一些設想:創建一套“參與型”學習體系,適合數學基礎有差異的、有趣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職數學內容標準,當然這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數學思想。為此,數學教師要加大數學實驗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掌握使用數學軟件做實驗的程序和教學方式方法。
[1]何濤,廖克杰.在高職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活動課初探[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02-05.
[2]黃曉妃.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J].成功(教育),2009-12-15.
[3]毛大會,盛曉玲.轉變高職數學教學觀念,實施以應用為目的——高職數學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