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華
(昆明理工大學設計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小戶型應是我國住宅的主體戶型。當前住宅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市場的細化,小戶型開始在全國許多大城市受到青睞,但我國建筑學領域尚缺乏對它的研究。本文將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從居住學的角度出發,對小戶型住宅設計的一般原則和設計要點等進行深層探討。
對于小戶型住宅的概念,目前建筑行業沒有形成共識。有按面積界定的“套內面積50平米以下房屋稱為小戶型”,也有從戶型上界定的“戶型為l居室的房屋稱為小戶型”等等。一般把平面緊湊、居住空間較少的精巧戶型或建筑面積少于70平米的戶型統稱為小戶型,然而這樣的概念顯然甚是模糊。
《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清議先生在其博客中(http://blog.sina.com.cn/u/4a46559f 010004w8)發布的《為什么城市人口仍將大幅增長》一文中,認為主要是城鄉收入差距導致了國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并預測,到2025年國內城市人口比例將提升到70%,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將由目前的5.62億人增長到10億人。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和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城市房價逐年攀升,住房壓力將越來越大,短期內并無緩解的趨勢。近年來,國家加大調節力度,針對房地產市場的突出問題出臺了各種政策,其中2006年出臺的《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中就提出了90m2以下住房須占項目總面積7成以上、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成等“硬指標”。90m2以下屬小戶型住房。在建設節能、經濟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由住房政策的導向和人均GDP漲幅相對房價漲幅偏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戶型將在各種戶型住宅中占有較大比重。
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界定小戶型的概念:
以居住空間數量界定不超過三個,即兩室一廳、一室一廳、或單室戶型。居住空間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住宅功能的復雜程度。當居住空間較少時,家庭生活結構趨向簡單.住宅的功能也可簡化。目市場上銷售的小戶型大致有三種類型:單身公寓。一居室和二居室戶型,其居住空間一般少于三個。
以面積來界定:建筑面積少于80平米。小戶型的基本空間包括臥室、起居室、廚房、衛生間等,各種居住空問的大小不僅要滿足人體工程學的基本尺度,還應考慮居住的舒適性。
以居住主體的類型界定:以單身青年或年輕夫妻家庭為主,家庭人員大多為1-2人,少數為3人。小戶型住宅不只是面積相對較小,更體現了青年人追求高效、舒適和簡約時尚的生活方式。以居住主體來界定小戶型的概念,才能抓住小戶型的本質,從根本上區別于普通住宅。
目前,我國還有數百萬城市居民缺乏住房和衛生設施,貧困地區尤為突出。政府有責任通過新建和改建,實現人人特別是城市和農村的平民都有適當的住房。2006年國家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其通知精神要求房地產發展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落實和完善政策。調整住房結構,引導合理消費;堅持深化改革,標本兼治,加強法治,規范秩序;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產業政策的宏觀調控對于市場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家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經濟產業鏈的良性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小戶型的居住對象多半是單身的年輕人、新婚夫婦或獨立生活的老年夫婦。其中,50~60m2甚至30~40m2這類超小戶型的住戶群主要以單身青年為主,50~60m2以上相對較大的小戶型住戶群則以小家庭單元為主。如在北京地區的租賃市場調查中顯示,一居室最受歡迎,主要為解決基本居住問題,需求人群多為28歲以下年輕人。就年輕單身人士這一類住戶群而言,一般具有居住年限不長、流動性大、居住功能常多位一體等特點。選小戶型為婚房的新婚夫婦亦多為年輕人。年輕人具有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追求新、奇、美、樂,崇尚個性等性格特征,所以,小戶型的布置應以簡潔、時尚、舒適為主,實用與裝飾并重,并留有余地,為住戶展示自身個性提供條件。
與年輕單身住戶群相比,老年和家庭單元式住戶則具有相對穩定、活動較單一等特點,室內的靜態休閑較多,對居住功能要求程式化,對儲藏空間的需求量更大。總體而言,會選擇小戶型的住戶群一般對自身舒適度要求較高,而對社交功能的要求則相對薄弱。所以,布置戶型時在功能分區上應注意權衡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的比重與分隔,合理安排儲藏空間。
在戶型設計時需結合小戶型“小”的本質,綜合考慮以上不同住戶群的特點,合理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者是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保留多種選擇的可能。而在小戶型裝修中,則需要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針對不同住戶群的特點體現其特質。
隨著我國住宅結構的變化,很多建筑界和房地產界專家都認為戶型變化是對房地產行業的一個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可以使人們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在現有環境中.把中小戶型住宅做得更符合普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不同的生活結構關系決定了不同的住宅功能關系。這種功能關系的變化也決定了小戶型設計有其自身的特點。
小戶型由于面積指標的限制多設計為小面寬,大進深,因此盡量縮小交通面積,增大實際使用面積是小戶型住宅設計中的一項基本原則。但在小戶型城市住宅中,由于套內建筑面積小,家庭人口少,在公私分離、動靜分離、居寢分離等方面的要求較弱,更強調空間的復合,在單身戶型中,起居室、餐廳、臥室和書房往往被設置在同一空間中,空間的功能可謂高度復合。
小戶型住宅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用好空間,減少空間的壓抑感,創造滿意的舒適度。空間的高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是住宅的使用系數要高,分攤的公共面積要小;②是在相同使用面積的基礎上.可利用性的提高有利于家具布置墻面盡可能整潔、完整、不零碎,具體包括房間的門窗設置的位置應適當.廚房、衛生間的空間比例合適,盡量少出現雖有面積卻無法利用的現象。對某些設備角落或空間富余處加以利用;成為儲存與收納的空間,如洗手臺盆下設置儲物柜,走廊設置吊柜,管井與墻體之間增加儲物擱板等,都是一些化消極空間為積極的方法。
小戶型住宅的面積雖小,功能卻不少,所以必須講求靈活的空間功能,小套型最好做平面可調劑、可改造、可多種組合的一種設計。不僅要求具有起居功能,還必須有會客.活動、學習的功能;單室戶中臥室的功能就更加復雜這就要求在空間設計時靈活設計隔斷,盡量少用固定隔墻,以使空間開敞,減少因為面積小而帶來的封閉和壓抑的感覺。將某些功能分區合并或者連接,不做明確的限定。如許多小戶型都是起居與餐廳合二為一,或者將廚房設計成開敞或半開敞的形式,雖然從獨立性上有欠缺,但往往可以獲得更加開敞的空間感。
比如現在許多樓盤設計了飄窗臺,由于窗未落地,不計建筑面積,但室內空間卻有所擴大,40cm的窗臺可以小坐,可以擺放陳設,也可以通過家具調整為梳妝臺或寫字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有一些飄窗還可以設計成轉角的形式,擴大了景觀視線,改善了日照與通風條件;此外結構形式也從傳統的方梁方柱,改變成為異型柱體系,室內空間干凈完整,沒有凸角或起伏,使得家具陳設更為有利,提高了布置家具的方便性。
以輕質材料、透光材料或多用家具等活動分隔不同的功能區,減少固定的墻體,使得室內空間流動開場而不閉塞,同時也使得戶型可以根據功能的變化而改變空間的形態、位置和尺寸,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實用價值。如日本的小戶型的客廳可以作為餐廳,而且他們的墻面是活動的,甚至在客人較多的情況下將臥室融入到客廳中來。
因為廚房、衛生間設備設施最多、管線也最多。以前往往沒有成套的廚房、衛生問的設備,結果布置得不太緊湊,占用面積很大,所以要用集成的辦法,把管道的面積、功能按照人體能學的原理組織在一起,這樣既能節省面積,又不影響使用。
現在的住宅裝修吸收了賓館豪華裝修的精髓.結果住宅既不像住宅也沒辦法和高級賓館相比。所以采用簡潔明快的裝修手法,清淡的材質與鏡面玻璃等有利視覺延伸的材料,也是一些擴大空間感的裝飾方法。為節省面積.家具應該盡可能做到多功能,比如床,可以豎起來是一個柜子,躺下來是一個床位。這樣通過住宅設計的研究、設備家具的研究,面積會做得很實惠。
所謂“實用科學技術”,應該是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者是多采用自然資源的技術。要提高小面積的性能.就要考慮科學技術,只有通過科學的手段,才能使小戶型室內的聲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保持良好。
做好小戶型不能簡單處理,只做減法,在減少面積的同時不能降低舒適度。應通過創新做好加法,完善功能、增加科技含量,達到功能不降舒適度增加.做到小而精,小而全。根據小戶型面積緊湊與精細的要求,一些具備高科技的高新產品應配合小戶型設計加快研制與應用。
薄型高效的保溫材料,或復合保溫墻體。隔聲、保溫、堅固的薄型內隔墻材料或可折疊、可拆改的分隔墻材料。為適應廚、衛空間的兩段式或三段式改造及其面積要求,配套密閉性好、使用壽命高的推拉門、折疊門。具有較緊湊空間的工廠化整體衛生間。設施管線相對集中,地板采暖或管線埋地,或能做天花板的散熱致冷板材,室內盡量無明管線。無機房電梯,多層機械式車庫。吊柜、擱板與緊湊型家具。如多層床,桌柜一體、床柜一體等緊湊型家具的推廣使用。嵌入式冰箱、洗衣機,薄型電視,小型懸掛式音響,推廣筆記本電腦。
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界定了小戶型的基本概念,小戶型作為適應我國國情的主體住宅戶型.是未來我國房地產開發的熱點。如何利用小空間,創造功能齊全,舒適度高的居住環境,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小戶型住宅設計任重而道遠,設計師需要精心設計,綜合考慮,設計出既符合國家政策又滿足居住功能需要的理想住宅,創造更加舒適和人性化的居住環境。
[1]祖剛,仲德昆.從住居學角度淺析小戶型住宅.設計研究,2004.
[2]周琪.住宅樓中小戶型建筑設計探討[U].工程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