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了雙胞胎,還能順產嗎?
Q我剛剛發現自己懷上了雙胞胎!不過我還是希望能夠自然分娩。請問這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A首先,雙胞胎能否順產除了單胞胎決定能否自然分娩的五大要素(產道、產力、胎兒、精神因素、母親健康狀況)以外,還要考慮兩個胎兒的胎位。如果其中有一個胎兒的胎位異常,如橫位、臀位(尤其是第一個胎兒是臀位,第二個胎兒為頭位)則以剖宮產分娩為宜。
其次,因為懷雙胞胎的準媽媽出現妊娠并發癥(如妊娠高血壓疾病、早產、胎膜早破、貧血等)的幾率相對較多,因此在決定分娩方式時也要加以考慮。而對于雙胞胎寶寶來說,他們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比單胎寶寶要多,比如雙胎輸血癥、雙胎發育不同一性、胎兒宮內發育受限、臍帶異常等,因此如果寶寶的情況表明其不能經受陰道分娩時,選擇剖宮產也是較為安全的。
需要提醒的是,無論采用哪種生產方式,因為產時、產后母嬰并發癥比單胞胎明顯增加,所以,建議懷雙胞胎的準媽媽都要盡量選擇較好的醫院。( 黃醒華)
懷孕期間可以吃海鮮嗎?
Q聽人說懷孕時不能吃海鮮,因為海產品性涼,吃多了容易造成胃寒,引起母體的不適。還有的說,其他的可以少吃,但螃蟹一定不能吃的,因為容易造成流產,請問是這樣嗎?
A孕期是否可以吃海鮮不可一概而論。從營養的角度來講,魚蝦、甲殼類及貝類海產品,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糖原和無機鹽。特別是一些海魚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胎兒大腦和視力的發育非常重要。
但是準媽媽吃海產品的確要有所講究。一些水產品如螃蟹、甲魚,雖然味道鮮美,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此類食物性質屬寒涼,有活血祛瘀、軟堅作用,食用后,可能會增加早期妊娠流產的風險。因此,早孕期最好少吃或不吃這類食品,盡量把流產的危險降到最低。但孕中期以后,對絕大多數孕婦而言流產的危險性大幅度降低,胎兒的營養需求越來越大,對優質蛋白質、優質脂肪、鈣等營養素的需求增大,因此鼓勵準媽媽適當多攝入魚蝦貝類海產品。
需要提醒的是,準媽媽在吃海產品時,首先要保證海鮮的制作一定要熟透,不要吃生魚片、生蝦、醉蟹等,以免里面的細菌或寄生蟲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其次,不要一次攝入過多,最好每周限定在兩次以內,
因為海產品可能含有鉛、汞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會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此外,由于海產品富含蛋白質,不容易消化吸收,特別是胃腸不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食用量,不要一次食用過多。最后,需提醒的是,
如果準媽媽在孕前對海產品有過敏史,孕期吃海產品一定要謹慎,此時過敏,胎兒出生后發生過敏的危險會增加。( 李光輝)
吃了毓婷避孕失敗后懷的寶寶能要嗎?
Q我現已18 周,是吃了毓婷緊急避孕后失敗了懷的寶寶。我很擔心緊急避孕藥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不知道這個寶寶能要嗎?如果他的發育有問題,通過B 超能看出來嗎?
A毓婷、惠婷、安婷為緊急避孕藥,內含左炔諾孕酮1.5m g,為單純孕激素片。其作用原理是這樣的:在排卵前用藥,可抑制卵泡的生長發育,阻止排卵或使排卵推遲;在排卵后用藥,可干擾卵子受精或抗受精卵著床。
如果使用時受精卵已經著床,那么緊急避孕藥就無效了。
近年來經統計較好的臨床病例的對照研究認為,臨床應用劑量的口服避孕藥無明顯致畸作用。專家們認為,在早孕期間服用緊急避孕藥時對胎兒無害。
但胚胎胎兒質量受許多因素影響,因此對每次妊娠的胚胎、胎兒質量均需作系統的篩查,如早孕11 ~ 14 周B 超,排除明顯畸形并測定胎兒頸后皮褶厚度;14 ~ 20 周,取母親血清作先天愚型篩查,必要時要作絨毛膜絨毛取樣檢查、羊水穿刺檢查或臍血標本檢查,來檢驗胎兒染色體有無異常。
此外還有在20 ~ 24 周、28 ~ 30 周作B 超篩畸等。以上為目前產前診斷的常用方法,在產前保健過程中,發現異常可隨時作相應檢查,以了解胎兒有無畸形。(黃醒華)
懷孕3 個月出現尿蛋白,該怎么辦?
Q我去年查出患有慢性腎炎,經過治療病情已經基本穩定。現在已經懷孕3 個月,但昨天化驗小便,出現尿蛋白+,潛血+++。這是不是說明我的腎炎又發作了?我該怎么辦呢?
A您在懷孕前就有慢性腎炎,懷孕后的病情會加重,而且易合并妊娠高血壓疾病等并發癥。因此在懷孕前,就要充分估計腎臟疾病程度,有無腎功能受損,腎臟有無形態結構的改變。
妊娠時腎臟負擔會加重,凡有腎臟疾病或其他疾病影響到腎臟時(如紅斑狼瘡、糖尿病等均可影響腎功能)均需經泌尿科及產科專家共同討論后決定能否妊娠,如妊娠后,也需得到兩科專家的共同保健。
因此建議您及早到您原來的泌尿科專家作系統的檢查,了解目前腎功能及全身狀況能否繼續妊娠。(黃醒華)
懷孕3 周,有中度宮頸糜爛會影響胎兒嗎?
Q我目前已懷孕21 天,有中度宮頸糜爛。請問這對胎兒會有影響嗎?我需要注意什么?
A從目前探討的發病機制來說,子宮頸糜爛,也就是宮頸部所謂的“糜爛”區是被一層柱狀上皮所覆蓋,屬于假性糜爛,而不是沒有任何上皮的真性糜爛。真性糜爛在臨床上非常少見。
正常情況下,我們在陰道能看見的宮頸部分應該是覆蓋光滑的鱗狀上皮,而平時看不見的宮頸管里面則被柱狀上皮覆著。在性激素、炎癥等因素的影響下,柱狀上皮和鱗狀上皮的交界區(又稱為移行帶,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會出現外移,而在臨床上表現出糜爛樣的不光滑表面。
懷孕后,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準媽媽體內雌孕激素水平不斷提高,使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向外移行,組織增生,宮頸糜爛的表現就可能出現明顯加重。也就是說,懷孕后宮頸有輕度類似糜爛不光滑的表現一般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用過于擔心。當然,懷孕前定期的宮頸防癌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懷孕后,發現中度甚至重度的宮頸糜爛,也不要著急,應該做一下宮頸防癌檢查,區分一下是懷孕后的生理性糜爛還是確實有宮頸炎癥或宮頸病變,然后再考慮是否需要治療。
從中醫的角度講,懷孕后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應該會有少量的增多,呈淺白色,沒有異味,沒有合并腹痛或腰酸等其他不適的癥狀。如果出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某些問題。比如,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過度進補、吃熱性水果或食物過量等等,導致體內濕熱蓄積,就可能出現宮頸糜爛的發生。如果能在飲食和起居上多多加以注意,有些宮頸糜爛的面積會自然縮小,而根本不需要治療。宮頸糜爛本身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但你身體的這種狀況卻會對胎兒產生影響。
總之,懷孕后,發現宮頸糜爛不要害怕,先要明確宮頸防癌檢查有沒有問題,然后考慮飲食起居是否有不夠節制的地方需要糾正,藥物干預應該是最后的選擇。(朱梅)
答疑專家
黃醒華:首都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市婦產醫院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學會主任委員
李光輝:北京婦產醫院婦兒營養專家
朱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