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的某位同行剛剛質疑了紅牛的能力,維特爾和韋伯就用一個冠亞軍進行回擊,著實不給這位同行面子。
三站比賽結束以后,法拉利還是顯示了老牌強隊的實力,無論是車隊積分還是車手積分,都處于排行榜前列。不過我們最關注的,還是紐維一手打造的紅牛。憑著RB6驚人的加速能力和省油本領,紅牛連續三站拿下了排位賽第一,雖然因為技術故障丟掉了前兩站的搶分機會,但解決了技術困擾之后,紅牛的優勢再也無人可當。
最快的賽車-RB6
紅牛RB6究竟有多快?還是先援引競爭對手的話來證明吧:
漢密爾頓:“紅牛比其他任何人的賽車快得荒謬(Ridiculously),它太瘋狂了?!?/p>
阿隆索“我認為就性能來講,也許紅?,F在比所有人都領先一點。”
顯然兩位世界冠軍不是在故意吹捧RB6,這只是他們在賽道上無法追趕RB6之后留下的感慨而已。從測試階段開始,RB6就顯示出了驚人的速度,即便是面對著強大的法拉利F10,他們在單圈上都能領先半秒。而在三站比賽結束后,囊括排位賽第一的佳績讓人們徹底相信紅牛的能力。紅牛老板馬特西茨在賽季初喊出了爭奪總冠軍的口號,曾讓不少媒體嗤之以鼻,這一次他們或許真的看走眼了。其實想一想上個賽季,沒有雙層擴散器的紅牛RB5單挑BGP001場面,大家就該清楚紅牛賽車不是吃素的。
雖然海外分站的比賽并不能代表一個賽季的表現,回歸歐洲后的各支車隊在賽車方面都會有新的提升,但是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賽車就能追上RB6。阿隆索和馬薩有關F10絕對能追上RB6的豪言壯語,聽上去更像是一種自我安慰。
最穩定的隊伍
維特爾和韋伯
在大多數人眼中,今年有奪冠希望的車隊非法拉利、邁凱輪、紅牛和梅賽德斯GP莫屬。而在四大車隊中,隊伍最穩定的則非紅牛莫屬。
法拉利的阿隆索和馬薩,在賽季之初就展開了瘋狂的隊內競爭,澳大利亞站和馬來西亞站,馬薩對于阿隆索的壓制有目共睹。邁凱輪的競爭雖然沒有那么激烈,但是巴頓的一個分站冠軍顯然讓漢密爾頓十分不爽,直接抱怨車隊的戰術有問題。至于梅賽德斯6P,看看車王的表現和羅斯伯格的成績,想必雙方現在都不是心平氣和。
唯有紅牛,維特爾和韋伯的配合堪稱默契?;蛟S是維特爾在隊中地位過于穩固的原因,韋伯絲毫沒有爭奪老大的意思。即便是馬來西亞站發車被維特爾超越,韋伯仍然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維特爾該獲得這個冠軍,我在發車時輪胎有些打滑,沒有他表現好。在賽前我們與霍納爾談過,他說‘你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我們便這樣做了。我們車隊的這種精神和融洽的關系是很棒的?!?/p>
一支穩定的車隊才是最有競爭力的,相對于其他三大豪門的內部斗爭,紅牛構建的和諧社會顯然要安分許多。單憑這一點,紅牛就不容忽視。
最大的懸念
紅牛能奪冠么?
坦率的說,紅牛在這三站的表現叫人贊嘆,維特爾爭奪年度總冠軍的起步也還算平穩。不過即便是老牌的英國賽車媒體《autosport》,也只是認為維特爾會成為年度冠軍的有力爭奪者,而把紅牛排在了四大豪門的最后一位,顯然是他們不太看好紅牛車隊的整體競爭力。這不能不說是對韋伯的打擊,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會是拖后腿的那一個。
技術鏈接:
離地間隙調整系統:
這套系統允許賽車在排位賽中離地間隙更低,當160Kg燃油加載后會自動升高,當燃料消耗時它還會自動降低。目前紅牛和法拉利部被推測采用了這種系統。法拉利的系統目前被判斷是手動調節的,紅牛的系統似乎更為高級,尚沒有技術人員分析出工作原理。按照邁凱輪的說法,這套系統可以被歸為“可調懸架”的范圍內,是FIA明令禁止的技術設計。
失速尾翼:
其整個系統被推測分為三部分:1位于駕駛艙左前端的氣流入口;2布置在駕駛艙,發動機蓋背鰭中的氣流管道;3尾翼上的開孔。位于駕駛艙上的氣流入口,在邁凱輪被稱為“F-通風孔(F—vent)”。布置在駕駛艙中的這部分管道,有一個孔,將部分氣流分向了駕駛艙內部。當賽車在做直線行駛時,車手使用膝蓋或者肘部將這個孔關閉之后,將使管道中的氣流壓力發生改變,進而導致排向尾翼開孔的氣壓變化,最終使得尾翼進入失速狀態。當尾翼出現失速時,將導致其下壓力生成量驟減,行駛阻力下降,進而提高直線速度,邁凱輪的這套系統據估計會讓MD4-25的直線速度增加10km/h左右。
不過這三站韋伯的表現可圈可點,也讓紅牛爭冠的希望大增。紅牛是否會再現布朗GP的奇跡賽季,就成為了本賽季最大的懸念。當然,這主要取決于維特爾的表現,畢竟今年的積分制度讓分站冠軍的價值大增。如果他能像去年的巴頓一樣,拿下6個分站冠軍的話,我想紅牛奪冠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最大的奪冠障礙技術優勢喪失
紅牛的賽車穩定性曾被人當作其奪冠的最大障礙,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主要問題。畢竟作為一支經驗豐富的車隊,絕對不會在這種問題上一錯再錯。當然,209賽季的法拉利不在我的評價標準之內,當年他們純粹是破罐子破摔。
紅牛最大的奪冠障礙在于他們能把自己的技術優勢保持多久?“離地間隙調整系統”的爭論之聲頻出,邁凱輪已經開始向FlA抱怨這套系統的存在和優勢。雖然FIA還沒有正式開始調查這套系統,但是其他車隊的模仿已經開始。參考隊對于邁凱輪“失速尾翼”的技術裁決,我想紅牛即便有這套系統,也最終會被FlA認可。那么,紅牛的技術優勢還會這么明顯么?
想一想去年BGP001的先例,雙層擴散器的技術優勢在賽季后段就消失殆盡。如果紐維也打算靠著“一招鮮、吃遍天”,紅牛今年的奪冠之路可就未必那么輕松了。法拉利、邁凱輪和梅賽德斯GP強大的研發能力,可以保證他們在西班牙站之前調整好自己的賽車,這樣紅牛可就未必能像去年的BGP001那樣領先半程了。
三站比賽過后,紅牛的強勢讓2010賽季有了新的關注點。紅牛現在很牛,讓我們拭目以待,2010年是不是“紅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