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黃琳(女)與李裘自2002年5月登記結婚以來,因家庭生活瑣事,雙方時有矛盾,李裘往往動不動就對黃琳施以拳腳。經親朋好友多次勸解,李裘雖一再表示痛改,但常常事過即忘,致使黃琳漸漸對孝裘失去了信心。2008年7月,李裘再一次對黃琳打罵后,黃琳提出離婚。為挽回婚姻,也為表明態度,李裘向黃琳寫了一份保證書:“我保證今后不打黃琳。否則,如導致離婚,全部夫妻共同財產均歸黃琳一人所有、”2009年8月,因李裘又在酒后將黃琳打得頭破血流,黃琳遂憤然向法院起訴離婚。事情至此,李裘對離婚并無異議,但認為保證書是為了挽救婚姻才寫的,不能視為夫妻對財產歸屬的約定,保證書沒有法律效力,將20余萬元的財產全部給黃琳顯失公平,故不同意按保證書分割財產。
審判:法院審理認為,該保證書是李裘的真實意思表示,符合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屬的約定,它的產生并不存在欺詐、脅迫等違法行為,也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應當具有法律效力,遂判決支持了黃琳“全部夫妻共同財產歸我所有”的訴訟請求,
點評: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本案的關鍵也正在于,保證書是否屬于夫妻對財產歸屬的約定。
首先,黃琳與李裘符合約定夫妻共同財產歸屬的實質要件。夫妻約定財產歸屬的實質要件包括:(1)締約雙方必須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2)締約雙方必須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3)約定必須雙方自愿;(4)約定的內容必須合法,不得利用約定規避法律,很明顯,黃琳與李裘系夫妻,彼此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當初雙方均無異議,也不違法。
其次,保證書應視為夫妻對財產約定的書面形式。表面看來,保證書只是由李裘所寫,只是其一個人所作出的承諾,并不能反映出是雙方的約定。但是,鑒于針對書面形武問題,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或強調怎樣的格式、怎樣的方式,也就表明只要是書面的,形武可以不拘一格,多種多樣,既可以是雙方共同簽約行為,也可以是單方作出意思表示,為對方所接受。關鍵在于是否意思表示明確,是否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否為當事人的一致意見,而本案所涉保證書屬于文字表述:具體、明確地指向了全部夫妻共同財產:黃琳并沒有對李裘實施欺詐或脅迫等非法行為,并未因此導致李裘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對李裘的單方表示,黃琳愿意接受。
此外,本案并不存在顯失公平。在顯失公平中,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經驗、判斷力或緊迫、草率或迫于對方的某種優勢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在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基于李裘不斷實施暴力,黃琳提出離婚,并非是一種優勢。從李裘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當時的情形并不是非得出具保證書不可上看,李裘也不存在缺乏經驗、判斷力或緊迫、草率的問題,更何況系李裘自己出于維持婚姻的目的而寫保證書,黃琳當時并沒有要求李裘必須這樣做。(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研究室顏梅生郵編:342400電話:1370707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