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白豬。上海自豬主要分布于上海市近郊各縣,該品種豬主要是在以本地豬(太湖豬)和約克夏、蘇白豬等豬種進行雜交的基礎上,通過多年選育而成。
上海白豬是肉脂兼用型品種,其主要特點是生長發育快,產崽數較多,適應性強和胴體瘦肉率較高。適合在大、中城市郊區飼養。該豬全身被毛白色,體質堅實,體型中等偏大,頭面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傾。背寬,腹稍大,腿臀較豐滿。公豬一般在8~9月齡、體重100公斤以上時開始配種。母豬初情期為6~7月齡,發情周期19~23天,發情持續期2~3天,多在8~9月齡配種。母豬有效乳頭7對。上海白豬初產母豬產崽數9頭左右,經產母豬(3胎及3胎以上)產崽數11~13頭。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170日齡體重可達90公斤,體重20~90公斤階段目增重615克左右,料肉比3.62:1。成年公豬體重250公斤左右,成年母豬180公斤左右。用杜洛克豬或大約克夏豬作父本與上海白豬雜交,一代雜種豬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體重20~90公斤階段,日增重為700~750克,料肉比3.1~3.5:1。雜種豬體重90公斤屠宰,胴體瘦肉率60%以上,上海白豬體重90公斤屠宰,屠宰率為70.55%,眼肌面積為2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為27%,胴體瘦肉率為52.5%。
2 湖北白豬。湖北白豬是由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北省畜牧所協作,利用地方品種和外來品種采用群體繼代選育法育成的瘦肉型良種豬。


湖北白豬全身被毛全白,頭稍輕、直長。兩耳前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腹小,腿臀豐滿,肢蹄結實,有效乳頭12個以上。
湖北白豬成年公豬體重250~300公斤。母豬體重200~250公斤。該品種具有瘦肉率高、肉質好、生長發育快、繁殖性能優良等特點。6月齡公豬體重達90公斤:25~90公斤階段平均日增重0.6~0.65公斤,料肉比3.5:1以下,達90公斤體重為180日齡,產崽數初產母豬為9.5~10.5頭,經產母豬為12頭以上。以湖北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或漢普夏豬雜交均有較好的配合力,特別是與杜洛克豬雜交效果明顯。杜洛克×湖北白豬雜交種一代肥育豬20~90公斤體重階段,日增重0.65~0.75公斤,雜交種優勢率10%,料肉比3.1~3.3:1,胴體瘦肉率62%以上,是開展雜交利用的優良母本(彩圖參見81頁圖9,10)。(湖北省原種豬場 潘帥 郵編:436043)
3 浙江中白豬。浙江中白豬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湖州、杭州、寧波、金華、衢州等市及臺州,舟山等地所屬的縣(市)。
浙江中白豬被毛全白,體型中等,頭頸較輕,面部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傾或稍下垂。背腰較長,腹線較平直,腿臀肌肉豐滿,體質結實。乳頭14個以上。成年公豬體重200公斤,母豬體重150~180公斤。該豬種屬瘦肉型品種。具有體質健壯、繁殖力較強、母性較好、雜交利用效果顯著和對高溫、高濕氣候條件有較好的適應能力等優良特性,是生產商品瘦肉豬的良好母本。初產母豬產崽9頭,經產母豬產崽12頭。商品豬190日齡體重達90公斤,平均日增重0.52~0.6公斤,料肉比3.6:1,胴體瘦肉率達57%。以浙江中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漢普夏、丹麥長白、大約克夏豬雜交,平均產岜數12頭以上,浙江中白豬與國外引進瘦肉型公豬雜交生產的商品豬,具有生長快、耗料省、產瘦肉多等優良性能,如杜洛克×浙雜優豬175日齡達90公斤,體重30-90公斤階段,平均日增重0.7公斤以上,料肉比3.3:1以下,胴體瘦肉率60%以上。
4 南昌白豬。南昌白豬的選育是以地方良種演湖黑豬與中約克的雜交種群為母本,大約克為父本,雜交后經選擇細成基礎群,再行橫交,選育技術上加大選擇強度,多留嚴選,采用活體測膘與外形鑒定結合、個體與同胞測定資料結合構成選擇指數,提高了選種的準確性。同時,突破群體繼代選育的一般程式,一是公豬家系選擇提高繁殖力:二是采用高產個體世代重疊,以增加高產基因頻率。經過十余年六個世代的系統選育,最終培育成功南昌自豬4個系和1個支系,品系和品種同時育成。
南昌白豬的特點是:繁殖性能好,母豬頭胎產崽10.28頭,經產12.36頭,母豬發情征狀明顯。商品豬胴體瘦肉率高達58.59%,膘薄。肉質好,肌纖維嫩,肌內脂肪含量豐富,達3.21%。增重速度快,飼料轉化效率好。在中等營養條件下飼養,后備公豬日增重630.9克,料肉比2.9:1,后備母豬日增重560,3克:肥育豬日增重651克,料肉比3.21:1。肢蹄結實,適應性強。南昌白豬母豬和杜洛克公豬雜交,杜南雜種優勢明顯,日增重697克,料肉比3:1,胴體瘦肉率62.41%。杜長(白)南三元雜交,日增重和瘦肉率接近杜長(白)大(約克)三元雜交,且肉質優于后者。南昌白豬已向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等省、區推廣,經濟效益顯著(彩圖參見81頁圖11、12)。(江西省養豬行業協會賴以斌郵編: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