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元
(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汪清第六中學)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信息技術也取得了較快發展,并且已經滲透到當前社會各個領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面臨著更多改革要求,如何構建信息技術課堂管理模式,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老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主要闡述內容。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管理;模式構建
信息技術雖然不是高考的科目,但是信息技術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素養是新時期下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具有的素養。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還存在學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評價機制不完善、學校對信息技術老師考核和評價不合理以及學生不重視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以及學生其他學科的發展都會造成嚴重影響,筆者對此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建立評價機制,優化課堂秩序
高中信息技術課不是高考科目,加上電腦的普及,很多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課不重視。大部分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豐富,導致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出現學生上網、玩游戲、吃零食等現象,并且這些現象屢禁不止。針對這種狀況,信息技術老師要建立評價機制,優化課堂秩序。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順利達成的前提,也是維持課堂穩定的基礎。信息技術老師要針對一些不良的課堂現象,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規范。例如,對于不按照正確操作規范使用計算機、故意損壞系統文件、隨意設置計算機屬性參數等行為,老師要給予批評和制裁。信息技術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學生不僅要認真聽課,還要跟著老師的步驟進行操作。因此,學生要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老師要不斷活躍課堂氣氛,但是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要嚴厲禁止和杜絕。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手段,高中學生的性格大多數比較爭強好勝,老師可以建立一個累積評分制,最后將積累的分數轉化為學分,納入到學生的期末測評當中,在這種評價機制的帶領下,學生就會努力學習,并不斷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
二、創建學習小組,加強課堂互動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有一定要求。高中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為了高考整天學習語數外等重要科目,很少接觸計算機,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中,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計算機操作水平比較低,而有些學生平日里經常接觸計算機,計算機操作能力強,但是理論知識匱乏。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配,將全班學生按照5~6個人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計算機操作能力最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理論知識最強的擔任副組長。老師可以定期對組長和副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和副組長組織全組學生進行學習。這種合理搭配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全面顧及每一個學生,還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
三、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一般在學校的機房進行,老師以及學生人手一臺電腦,老師在主控臺對學生的電腦進行控制,學生電腦頁面顯示的是老師電腦頁面,老師會一步步操作,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操作步驟,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顧及到每一個人,但是如果老師在整個課堂中一直播放自己的操作步驟或課件,就會使學生感覺到疲憊。因此,老師可以事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在不影響教學目標完成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模式。例如,老師可以先在課堂前半部分播放自己的課件,然后在課堂的中間階段,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基礎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以達到鞏固和消化本節知識和技能的目的。在課堂最后10~15分鐘,老師可以將主控臺屏幕切換到個別學生的屏幕,即課堂教學中的抽查檢驗。老師和全體學生對抽查到的學生作業進行評改,指出其中的錯誤等,并告誡其他學生不要犯類似錯誤。這種安排不僅將課堂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還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每個學生的參與度,避免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上網、打游戲、吃零食以及做一些與學科無關的事情,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的合理性對信息技術教育效率有直接影響。高中信息技術老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水平等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商翠杰.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雙素養”實現的途徑[J].內江科技,2014(10):9-12.
[2]劉鑒林.高中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求知導刊,2015(8):5-8.
[3]張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0-1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