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2010年第三屆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
“2010第三屆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 ARfT Fashion Art Exhibition 2010)于2010年3月24日-4月8日在潮流與時尚前沿陣地的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區N8鉆石樓展出,本次展覽由呂越、琴基淑、張宇、孫江梅、魏星策展,匯聚了來自10個國家的55位藝術家和設計師。
Fashion Art圍繞主題-“綠色態度”,在材質的運用上更是突破了服裝布料以外的更具主題意義的豐富可能。作品中所涉及到的環保媒介,不僅表明了環保態度,在方式方法上也開拓了無盡的可能性,更體了現組織者想運用大家對這個命題的熟悉程度來進一步解讀和推廣時裝藝術的外延內涵的主旨。
對待環境是一種態度,對待時裝同樣也是一種態度。對待環境的態度要求我們理性的思考來選擇生活方式,對待時裝的態度幫助我們用理智的態度來實現生活情趣,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綠色環境的課題對于服裝從業者是一種啟發,指明時裝設計應當有所方向。這種方向是全方位的,關于行業建設的結構,原料的來源和善用,質量與數量的比例,人工勞動的科學化分配,等等。環保是一支尺子,成為時下最迫切的標準。當今的世界,對待環境的態度是一個跨越國際和種族的課題,對于人類與地球生命的珍惜,無需語言就能把大家連結在一起。本次展覽藝術衍生品的售賣所得款項將捐給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為日益惡化的環境的改善工作做出實質努力,由此,這個“綠色態度”用綠色的方式促成了一次綠色的展覽。
策展人呂越女士致力于時裝藝術多年,她認為:時裝是社會流行的旗幟,是市場的先行者,文化的傳播者,是社會導向的一個重要存在。Fashion Art從屬于藝術范疇,更是引發人們創造和思考的源泉。我們既能從中收獲豐富的美學體驗,也能以此引發對于自身和未來,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哲學思考,從而使作品從單一的觀賞層面轉向觀念性的文化層面。Fashion Art是藝術與設計交匯的產物,是另一張文化藝術的名片。
時裝藝術源于美國的外來詞匯Fashion Art,顧名思義是時裝與藝術的結合。這一藝術形式的核心特點是以人、以服裝為媒介,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類似于裝置的一種現代藝術,其創造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前瞻性,對整體服裝行業有很好的有導向和指引的作用。藝術家利用服裝所特有的構成元素來進行創作,而藝術獨有的特質,又升華了服裝的內涵和形態。今天的Fashion Art展會已然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個具有獨特風格和顯著成效的重要平臺。如今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加入到這個陣營中來。時裝藝術的勢力日益壯大,通過“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將時裝藝術的概念更廣泛的傳播,讓全世界都加入到這個服裝領域的良性循環中來,從此我們有了全新的眼界來看待服裝,看待藝術。
在“綠色態度——2010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這個國際大舞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為大家呈現了曲風迥異的“音樂盛宴”。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靜靜聆聽他們的“綠色態度”!
不講述故事 不演繹角色
如果服裝離開了人體,不再作為人的附屬而獨立存在,一定有其終極的追求,有其超越物體存在所要表達的自身的意義。
1995年的“火把節皇后”讓我們對蕭渝印象深刻,2008年蕭渝從倫敦藝術大學學成歸國之作又給了我們太多驚喜。只要你親眼看過她的設計,便立即會明白為什么馮海力薦她為“設計界新大陸”、為什么她是張肇達激賞的“中國未來最好的設計師”,以至讓國際名刊敢用一位無名學子的設計作業拍攝超模時裝大片。
毋庸置疑,她的設計很美,融合了藝術的設計態度,國際化的設計理念,東方神韻的服裝性格與西方廓形的沖撞也正是她服裝魅力的一大要素。她傾向于打破時裝的常規結構,內在經緯,探索全新的時裝結構。作品《平衡》靈感來源于對人與自身、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思考。人在主動對外界作很多干預之后,也讓物進入人的空間,或被物改變、控制、同化,甚至被替代,人與物的界限被混淆。《平衡》有感于人與環境的關系,是在發現、認知和平衡這些支配和被支配之間力量形成的不平衡的關系中,精神的物化和思想的記錄。
蕭渝認為如果服裝離開了人體,不再作為人的附屬而獨立存在,一定有其終極的追求,有其超越物體存在所要表達的自身的意義,而服裝本身的物質屬性將命題視覺化,并通過穿著進入其中而可感知。蕭渝的設計不是現在的 Fashion,不講述故事,不演繹角色。它更類似于裝置藝術,是她腦海中思索的不同問題的記錄和抽象的物化。
蕭渝對事物的思考是將一個抽象的概念,以服裝作為載體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蕭渝的時裝哲學。除了還是運用以線成面的表現方式外,蕭渝更加沉迷于一種中國哲學思想和神奇的自然規律中去感受現代服飾與人的關系。《平衡》也正在她的策動下,進行著主觀與客觀、藝術與時裝的對話。
在眾多設計師放棄創新的實驗性服裝時,蕭渝仍可以不受外界的打擾,在自己的意象世界里執著堅持。正如她所欣賞的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 那樣“開拓別人所不涉及的領域,相對于時尚,選擇務實;相對于奢華,選擇設計。”蕭渝認為改變人思維和行為的慣性很難,除非是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而多年的海外留學生活,對她而言不止是開拓思維、擴展眼界,同時也增加了她挑戰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對于藝術、對于時裝,蕭渝有太多太多的想法,需要用不同藝術手段來表達一些強烈的意識情緒。她有條不紊的試驗著可以操作的藝術創作,享受著工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度過的美妙時光。
FASHION ART這個以藝術為靈魂,以服裝為語言的國際性交流活動讓服裝設計師與藝術家們的思想在此光榮綻放。蕭渝則更加希望這里能夠真正成為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展現自由的理想,多姿多彩的作品的根據地,希望大家的作品能夠更好的表現這個時代中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綻放的花苞 幽靈的光彩
沒有思想內涵的服裝就如同缺失靈魂的肉體,只有精神內涵而不具有實穿性,則就失去了服裝的根本特性,只能稱之為藝術品了。
袁燕對于藝術的理解可以說是從服裝設計開始入門的。從大學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現在的工作,她始終都圍繞著服裝設計進行學習和研究。然而,藝術范圍之廣,音樂、建筑、美術、雕塑等等都有著不同的范疇和特點,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袁燕認為服裝是一門圍繞人體展開創作的藝術,面料、結構、色彩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任何一個要素的突破都會拓寬人們對服裝概念的認識。當然藝術表達在服裝中的體現,除了滿足以上三大要素基本構成的形式美法則以外,還應該表達出設計師的內心世界。這體現了設計師對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體悟、對大眾心理的敏感把握,他們先于其他人表達出來,從而引發人們對這種潮流的思考。
著名的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和她的團隊設計的朝陽門SOHO建筑以及建筑師珍妮·甘(Jeanne Gang)設計的“水”摩天大樓,都顯現出共同的設計特點——律動、層疊、流動的波浪曲線。這也是《靈度空間》最初的靈感。袁燕希望能借鑒這種感覺在服裝表面塑造出一種立體的、富有層次的流動的效果。作品采用文件夾內部的塑料夾層為主要原料,通過一定的剪切、拼接、扭轉,凸顯了文件夾內部的塑料夾層自身的層疊、褶皺及透明的肌理感,其充滿流線感的線條、層疊掩映的朦朧效果帶給人極強的韻律美感。
作品在疊放、吊掛與穿著于人體上時呈現出了不同的狀態:疊放時,層疊、彎曲的波浪線條宛如水墨山水畫般清靈通透;吊掛時,層疊掩映,曲線畢露;穿著于人體上時,則如綻放的花苞,在灰黑色的背景下,釋放出幽靈般的光彩。如此來表達我的“綠色態度”、環保的意識,告訴大家充分利用生活當中司空見慣的物品可以創造出意想不到和奇妙的效果!
袁燕說,其實在最初確定主題及選擇素材時候還是比較痛苦的。因為主題和素材一旦確定,接下來的工作便會容易展開。為了要體現靈感圖片的曲線多層和靈動飄逸,嘗試過不少素材,也否定過不少素材。最終確定用文件夾,主要是看中它的通透、層次感。對文件夾的具體運用也進行了不少選擇,太過堆積便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層次感,太過對稱也失去了一件作品的視覺沖擊力。最終,幾經調整才形成現在的風貌,但是仍然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袁燕認為時裝是設計師思想的體現,它超越了對服裝實用層面的理解,將服裝作為一種載體,來傳載設計師對人生、生活的種種感悟。
沒有思想內涵的服裝就如同缺失靈魂的肉體,只有精神內涵而不具有實穿性,則就失去了服裝的根本特性,只能稱之為藝術品了。Fashion Art成功的為時裝和藝術做媒,讓設計師與藝術家的思想在此碰撞、融合,彼此借力登上更高的舞臺。
Fashion Art 國際性的交流活動在國內的發展才僅有不到五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從早期的Fashion Art概念的模糊到逐漸清晰,大家共同見證了它的成長過程。雖然,從服裝范疇的層面來理解,有些作品并不具有很好的實穿性,似乎已經跟服裝沒有多少關系(因為它們看上去更像是雕塑、裝置藝術或者行為藝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Fashion Art拓展了人們對服裝范疇的傳統認識,體現了設計師、藝術家對當今世界中大眾心理趨向的敏感體悟、把握與共鳴。而Fashion Art的作品本身,也以全新的視野和富于創造力的精神對傳統的服裝概念進行著解構與重構,引發越來越多的人們對當下的服裝、未來的服裝以及服裝的未來進行思考。
對于Fashion Art袁燕有著這樣的期許: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來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突破一切限制,充分自由地表達設計師的思想。同時,也希望未來的Fashion Art展品具有更強的實穿性,使“時裝藝術”在表達藝術主張的同時,也能回歸于“服裝”的本源。
作者姓名:蕭渝 YU XIAO
國籍:中國 CHINESE
作品名稱:平衡 BALANCE--
No.5 of the collection
作品材質:硅膠 線 Silicone and Thread
作者姓名:袁燕 Yuan Yan
國 籍:中國 China
作品名稱:靈度空間 Spaciousness
作品材質:塑料 Plastic
1作者姓名:朱紅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隔離---穿越都市的誘惑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橡膠手套.呢絨絲襪等.)
作品介紹: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試圖將危險、有害的事物隔離于人們可以觸及的范圍之外,而這些事物本身又是充滿誘惑性的,這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越是危險越是美艷動人,我通過作品在都市中游走的過程,展示誘惑與被誘惑之間存在的某種狀態,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感、時尚、充滿誘惑性、危險性的性格特征。
2作者姓名:張婷婷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閑云野鶴
作品材質:布、棉花、中草藥
作品介紹:采用天然材質,希望表達一種自由而暢意的生存狀態。如果說這種狀態呈現的是一種閑云的意境,那么,做一只在閑云中穿梭的野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呢?
3作者姓名:王羿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原生花
作品材質:素緞
作品介紹: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回到原本,褪去一切的浮華,感悟本原的自然,那是心靈的最好棲息處。作品選用單一的潔白,以大自然的最美的花朵為靈感,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呼吁大家對環境的保護。
4作者姓名:蕭穎嫻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再生美麗
作品材質:從工廠收集的回收紡織品
作品介紹:這件作品是由500多片激光切割的正、負結構正方形回收紡織品插片組成,它是一個相互聯鎖且廓形可靈活重組再構的設計。各種廢舊零碎面料經過過切割后,可以相互穿插,組成具有新色彩、新圖案和新肌理的新面料。
5作者姓名:車巖鑫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嫁衣
作品材質:包裝紙、鐵絲、塑
料、棉線、珠針等
作品介紹:用廢棄的包裝紙和塑料制作的禮服,表達了作者追求環保的理念,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服裝造型的表現。作者以“嫁衣”為作品主題,整件禮服以褐色為主色調,是想表達在無環保的世界里,圣潔的嫁衣也會是暗淡的,再加上塑料的透明質感,表達了作者對環保理念的追求。
6作者姓名:毛婧琦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Mr.Green Monster
作品材質:彈力針織
作品介紹:很刺眼的熒光綠色的布料,視覺上造成一種與常規自然的綠色截然相反的不舒適的感覺。我想表達的是一種現在在社會上打出環保旗號卻是為己謀利謀權的偽環保現象。我的作品呈現出的是一個綠色的魔怪(偽環保主義者)。
7作者姓名:羅瑩
國 籍:中國
作品名稱:《重塑》
作品材質:麻纖維、錫紙
作品介紹:自然和人為之間的沖突在新世紀初始更加觸目驚心,在過多人為痕跡的當代文明中,重塑自然的力量,重塑內心的平衡,重塑人類的家園。
8作者姓名:陳 靜
國籍:中 國
作品名稱:記憶的碎片
作品材質:一次性紙杯
作品介紹:將紙杯切割后再卷曲的形式用來進行裙裝下擺的裝飾,形成飽滿而有層次的線狀肌理,與編織得到的衣服結構形成對比,不對稱的肩部設計具有上升的美感,使整體更加生動,帶來一絲科技感與未來風貌。
9作者姓名:梁燕
國籍:中國
作品名稱:《本源》
作品材質:羊毛毛氈、駝絨、木質再生纖維等
作品介紹:用服裝記錄一個的過程,是人與服裝、與自然的關系的重新思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