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昆曲《憐香伴》戲服設計師 郭培
“所有的工夫和心思,都是為了再現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奇葩——她飽含著光輝的歷史,并講述著干凈的愛情。”
——郭培
近日,《憐香伴》昆曲發(fā)布會在D-PARK時尚設計廣場的”巨罐空間”舉行,在70米的大罐中絲曼懸垂,燈光閃爍,傍晚時刻北京異常的冷,而被渲染了時尚氛圍的大罐中卻坐滿了如約而至的嘉賓,都期待著這場史無前例的跨界合作演出,而今我們請到了這場昆曲大戲《憐香伴》百余套華美戲服的設計師郭培,讓我們知道這場來之不易的發(fā)布會背后的故事。
曾遭到朋友的反對,卻得到一個外國友人的支持
“你必須這么做,你要保護你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這樣一句話讓郭培堅定了做這場秀的信心。起初,郭培提出要做一場昆曲時裝秀時,遭到了朋友甚至是家人的反對,而在一次與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史登科博士接觸過程中,卻得到了他的強烈支持,這不僅讓郭培感到意外而更多的是驚喜。原來,史登科博士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就喜歡看京劇,那時舞臺上那些中國傳統(tǒng)的陂衣水袖和咿咿呀呀的低吟淺唱讓他產生了濃重的興趣,當她聽到郭培的這個想法時立刻拍案叫好,也促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場跨界的合作,至今提到這位外國友人,郭培由衷的流露出感激之情。
昆曲時尚演繹,引起公眾對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關注
作為年輕一代我們可能對戲曲作品難以理解和困惑,我們已經沒有那種老一代人對戲曲愉悅的鑒賞力和癡迷。其實最早昆曲是發(fā)源于14、15世紀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而如今關注昆曲的人并不多,大多都是老人,現在昆曲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這樣一個快被時代的進步遺忘的古老文化,郭培卻把它帶到了時尚T臺,這一舉動幾乎轟動了時尚界,也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昆曲的藝術魅力。郭培說,小的時候媽媽就很喜歡戲曲,自己也會沒事的時候唱上那么幾句,這讓她覺得很有意思,如今年輕人越來越聽不懂戲了,也漸漸疏遠了它,郭培認為昆曲本身內在的藝術形式很難有新的突破,但時尚確是沒有界限的,我們可以改變它外在的形式美,讓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賦予時尚化的語言,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讓人們更多的去關注它,傳承它。
短短半個多小時的秀,卻傾注了設計師所有的心思和功夫,郭培說這場秀比她在時裝周上花費的精力都要多,從春節(jié)過后就開始準備了,當時200多繡工過年三天后就拾起了繡針投入工作,這在民間講究“年后15天不拾針”是相違背的。她對工藝要求的精益求精讓每一個工人都不敢懈怠,所有服裝都是全手工縫制,每一片葉子、花瓣、甚至每一個亮片的位置都要做到絕對的精準,為了不留下遺憾,所有的工人都用了進口的德國針,力求達到針法細膩,繡工完美。我們在秀場上看到了百余套服裝一一出場,輕盈的飄紗,改良的水袖、立體刺繡等真是有點目不暇接,還來不及細細品位,就已躍然眼前消失在幔帳之中。
采訪實錄
《時尚北京》:談談你是怎樣與這次昆曲《憐香伴》結緣的?
郭培:小的時候就很喜歡媽媽唱曲兒,覺得很美好,這次有機緣設計昆曲服裝,我想如果我用一場時裝發(fā)布會的形式來展現中國傳統(tǒng)的的藝術文化,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后來我的想法遭到朋友的反對,他們卻勸慰我說傳統(tǒng)東西很難改,改不好會挨罵的,不要自找麻煩。而我的內心還是有強烈的愿望想做這件事情,直到得到寶馬總裁史登科博士的支持,我才充滿了信心,而且798的管理人員也聽說我要辦這樣一場秀也史無前例的把“巨罐空間”免費讓我們使用,所以才有今天的這次跨界合作演出。
《時尚北京》:這段唯美的“美人相戀”,你是怎樣用時裝設計語言來詮釋的?
郭培:這是一段佳人的曠世傳奇,兩位女子因為獨特香氣和過人的才氣心生愛慕的故事,我在設計過程中想用各種設計手法體現這種“美人香”。色彩上也要讓人感覺很香,用了花粉色和水綠色來表現令人心情蕩漾的純美情懷;刺繡手法運用了立體的桃花,襯在輕盈飄逸的日本紗透疊下,隱隱約約,仿佛孕育待放一般,讓人感覺似有香氣撲鼻而來,即使聞不到香也要看到香。這樣一段曲曲折折的唯美愛情,我在設計過程中會用心去體會揣摩兩個美人的感情心理,用現代設計語言來表現這種幾乎都忘了性別的愛。
《時尚北京》:您是怎樣結合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背景進行設計的?
郭培:每個角色的性格不同,每場戲人物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不同。色彩藍白分明的長袍,古樸門襟與工筆畫般花形相交呼應,裙子褶量豐富表現靈動,最適宜寬坐淺談,暢敘情愿。在大婚的那場戲,新郎官同時娶了兩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內心感情復雜而愉悅,版型上我用了不對稱門襟設計,來體現人物特征。女主角鳳冠霞帔,頭冠由設計師精心了雕刻了鳳和牡丹,來表現兩個女主角終于今生共侍一夫,實為連理。
《時尚北京》:此次在中國傳統(tǒng)戲服版型基礎上運用了哪些創(chuàng)新手法?
郭培:我在保留了傳統(tǒng)戲曲服裝嚴謹領型的基礎上做了門襟的變化設計,偏門襟、突出不對稱設計,袖子裁剪變化比較豐富,原型弧度裁剪、流暢的水袖、流蘇袖等,都突破了以往的傳統(tǒng)版型。
《時尚北京》:談談這次材質和面料上的運用?
郭培:本次創(chuàng)作中我大量運用了日本紗,極力突出色彩的張力,在男版戲服中運用了飽和度比較高的意大利面料,其色彩的純凈度超越了傳統(tǒng)絲綢的表現力,也運用了真絲綃突出其平整挺括。每個演員的整體造型也都是我們自己來設計的,包括頭冠和頭發(fā)發(fā)型,頭冠是我們設計師用銅片純手工雕刻制作,頭發(fā)也是真人頭發(fā)制作而成,每個細節(jié)我們都力求精致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