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鼻出血
警惕腦卒中
對一個沒有什么嚴重全身性疾病的人來說,偶爾發生鼻出血,通常不是什么大事。這種情況下的鼻出血,一般在天氣干燥的季節尤為常見。
不過,若鼻出血發生在50歲或60歲的男性身上,那就要當心了。
曾有一位耳鼻喉科的老年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六年多。最近半年來,他多次出現鼻出血,且出血量還不少。
經過多方面檢查,耳鼻喉科醫生排除了其他各種導致鼻出血的因素后,一致認為他的鼻出血與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有關。
于是,醫生交代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血壓。
可是,患者并未在意。大概4個月后,患者又出現在急診室,但此時,他已經昏迷——出現了腦卒中。
這個病例提醒我們,老年人鼻出血,并不是單獨的一個癥狀,而可能是腦出血的早期信號和警鐘。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有記載,約半數的老年人在出現鼻出血后1~6個月內,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腦出血。
統計表明,50歲以上男性的鼻出血發生率,約占所有鼻出血患者的71%;而因高血壓所致鼻出血的發生率,更高達64%以上。
這種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所致的鼻出血,與普通的鼻出血不同,常在深夜或清晨時發生,多為一側鼻中隔中部或鼻腔后部出血。出血往往量較多且迅猛。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很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
本來已有心腦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的老人,易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因此,一旦老人反復出現鼻出血,患者及其家屬應該考慮到患者的血管硬化已經發展到相當廣泛和嚴重的程度,腦中的血管很可能已被累及,隨時可能出現腦出血等急癥。因此,要及時帶患者就診。
陳灝珠:“八個一”受用終身
陳灝珠
陳灝珠,廣東新會人,心臟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奠基人之一。對于養生,陳院士有自己的體會,是“八個一”讓他受用終身。
一種適宜的體育鍛煉年輕時陳院士就很喜愛運動,還是中山醫院乒乓球隊隊員。平時上下班堅持騎自行車,每天半小時左右的運動量使他感覺輕松。后來有了專車接送,就感到體力下降了,坐的時間久了會感到腰酸背痛,每當這個時候他就一定要走走路,放松腰部的肌肉。
一種調節身心的業余愛好愛好能增添生活情趣,消除工作疲勞。如閱讀、聽音樂、下棋等。勞逸結合,對于恢復體力和腦力、提高生活質量非常有益。陳院士平時就喜歡閱讀一些小說、古代詩詞集等,在業余時間放松放松。在閱讀之余,陳院士還喜歡動筆寫詩,他的詩作曾發表在《聯合時報》《院士詩詞》《當代科學家詩文選》上。
一張笑口常開的面孔笑能牽動多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笑,也加強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新鮮空氣。因此,笑口常開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保持開朗的心境,用微笑面對別人,在自己快樂之余,也能讓對方感覺到真誠和友好。
一種對待疾病的態度誰都不敢說一生中不會有任何病痛。一旦生病,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都要沉著,不要驚慌,要盡早就醫。諱疾忌醫是大忌。只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才能戰勝疾病。
一種熱情開朗的性格我們平時所說的“身心健康”,心就是指心態、精神、心理。擁有健康的性格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樣是癌癥患者,態度消極、精神壓力巨大的患者疾病惡化的速度往往更快;而樂觀開朗的患者會與病魔做斗爭,有些還能恢復過正常人的生活。
一種能接受挑戰的意志人的意志力是第一位的。缺乏堅強意志力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必定弱。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遇到挫折、遇到壓力時,能勇敢挑戰命運的才是真正的強者。尤其對患者而言,難免會有懼怕的情緒存在,這時候就更需要堅定自己戰勝疾病的信心。內心有了某種信念,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處之泰然。
一種規律合理的生活3個8小時的作息程序,即8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8小時休閑,是基本合理的。通過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能夠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使各種生理功能發揮最好效應。
一種健康平衡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平衡,不偏食,不過飽。中國營養學會曾經推出一個平衡膳食的金字塔結構,陳院士覺得相當不錯,大家可以參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