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某些感染性疾病時,有時候即使使用再高級的抗生素,效果也不好,反而導致菌群失調,加重病情。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對厭氧菌的治療。
厭氧菌普遍存在
厭氧菌是人體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廣泛存在于人體皮膚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組織缺血、壞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況下,導致局部組織的氧濃度降低,才發生厭氧菌感染。
抗厭氧菌類藥物主要為硝基咪唑類,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因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產生細菌耐藥,所以應用廣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多。
多為混合感染,需聯合用藥
由于甲硝唑被還原的中間產物對氧十分敏感,所以在有氧環境下容易失活,故只對厭氧菌發揮作用。但厭氧菌感染多為混合感染,即厭氧菌和需氧菌摻雜,兩種細菌互相促進生長,因此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時,須采用分別對需氧菌和厭氧菌敏感的藥物,一般與頭孢類藥物合用,提高療效。
因為厭氧菌感染的常見部位為口腔、腹腔、腸道及盆腔等,所以當這些部位發生感染性疾病時,治療上一般會使用抗厭氧菌類藥物。此外,當膿液或滲出液有腐敗性臭味或甜味時,提示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牙周炎致病菌75%為厭氧菌。
在口腔科炎癥的治療中,抗厭氧菌類藥物應用比較普遍。主要用在以下方面:慢性成人牙周炎,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1周后停藥,藥效可以維持一兩周;慢性牙周炎急性發作,或由厭氧菌造成的嚴重感染性疾病,如頜面部的間隙厭氧菌感染、上頜竇炎等,需要與其他抗生素聯合用藥,靜脈滴注3-5天。
回腸、結腸細菌多
胃腸道組織幾乎處在半封閉狀態,氧氣供應不好,所以厭氧菌容易生長。腸蠕動使絕大多數細菌被送入下段腸道,因此,末端回腸及結腸細菌含量高,且99.9%為厭氧菌。
做直腸、結腸手術時,容易發生腸管破裂,或者需要手術切斷,所以其內的厭氧菌可以進入腹腔。為了防止感染,此類手術前一般口服1天甲硝唑類藥物預防感染,手術后還要繼續靜脈滴注此類藥物3天。
厭氧菌易感染盆腔
甲硝唑最早用于婦科陰道毛滴蟲的治療,所以又叫滅滴靈,后來發現,這個藥還具有很好的抗厭氧菌作用。因為盆腔組織鄰近直腸、肛門,容易感染到厭氧菌。盆腔解剖位置比較深,環境相對封閉、無氧,厭氧菌容易繁殖,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大多數女性生殖道感染均為厭氧菌感染,所以抗厭氧菌類藥物在婦科抗感染治療中應用非常廣泛,包括盆腔感染和陰道炎的治療。
治療陰道炎時,一般采用口服配合局部用藥,7天為1個療程;盆腔炎多與其他類抗生素聯合靜脈滴注,7~10天為1個療程。
甲硝唑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懷孕前3個月和哺乳期最好不用,但陰道用栓劑相對安全。抗厭氧菌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還可能會有錐體外系反應,如頭痛、頭暈等,無明顯肝、腎功能損害,相對比較安全。
其他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頭孢類、泰能等,也有抗厭氧菌的作用。但是這些藥物抗菌譜比較廣,容易導致菌群失調、真菌感染等,所以不專門用作抗厭氧菌感染的治療。
硝酸甘油不要貼身放置
夏 文
杭州的王大伯早起后胸口發悶,于是從貼身口袋里掏出常備身邊的“救命藥”硝酸甘油,但服藥2小時后癥狀不見好轉,最后被送往醫院急救。醫生發現問題出在藥丸上,王大伯把藥放在貼身口袋里,急救藥已經失效了。
國家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告訴記者,硝酸甘油為揮發性藥品,如果貼身存放在口袋里,人的體溫會逐漸增加藥品的溫度,加速硝酸甘油的揮發,時間一長藥效就沒了。因此專家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門可將硝酸甘油裝在塑料瓶里,然后放在外衣的口袋里,不要貼身存放。
另外,由于國產硝酸甘油的保質期最長只有1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對這個“救命藥”一定要注意有效期。而判斷是否失效也有個小辦法:就是用舌頭舔一下,如果有點甜味,藥有效,否則就說明該藥已經失效。還需注意的是,心絞痛急性發作時,應立即將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因為舌下毛細血管豐富,能很快吸收進入血液發揮藥效,是緩解心絞痛的最佳給藥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