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專家認為,對于慢性胃炎患者來說,應該“三分治七分養”,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應該遵循“飲食有節、合理搭配、科學進餐”的“食養”原則。
飲食有節要“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若飲食無度或暴飲暴食,勢必加重腸胃負擔,在慢性胃黏膜炎性變化的基礎上,胃的功能更易受到損害,使病情加重。
合理搭配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肉類、魚類、豆制品以及綠葉蔬菜,以增加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攝入,這樣更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復。要根據病情搭配飲食,如果患者胃酸過少,應經常吃一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肴以及酸味水果,如山楂、蘋果、橘子、草莓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如患者胃酸過多,則應忌食容易產酸的食物,如蔗糖、甜糕點、紅薯以及刺激胃酸分泌的濃茶、咖啡、酒類、濃肉湯等,為中和胃酸可經常吃一些堿性食物,如蘇打餅干、烤饅頭片等;若患者有明顯腹脹時,應盡可能不吃或少吃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洋蔥、煮黃豆等;伴有貧血的患者,應多食含鐵豐富的動物肝、瘦肉、動物血、芝麻醬、黑木耳及綠葉蔬菜等。
科學進餐科學進餐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堅硬、生冷、粗糙、含纖維過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等。二是吃飯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并與唾液充分混合,這樣有助于消化,減輕胃的負擔。三是注意禁忌。慢性胃炎患者應忌酒、戒煙,勿食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避免長期進食過熱、過酸及燒烤食物;同時還應避免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及一些止痛藥等;進食時還要忌生氣發怒,避免緊張、焦慮、憂郁。這對穩定病情、促進康復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