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陳老伯碰到了件麻煩事:胃腸時不時地在“關鍵時刻”鬧別扭。比如說,去幼兒園接小孫子,若是小家伙被老師留下來不能準時和他回家,他的肚子就開始疼,逼著他一次次跑廁所。再比如說,晚上,兒子若是6點還沒到家,他的肚子又會“翻江倒海”。他以為是普通腹瀉,便買了些黃連素、多酶片服用,剛開始癥狀有些好轉,可沒多長時間,老毛病又犯了。
沒幾個月,他就消瘦了很多。“怎么藥也不管用了?這么瘦下去可不是好事,我聽人說,瘦得太快是得癌癥的表現。”老伴憂心忡忡地對他說。喲,這么嚴重啊!不會是胃癌或腸癌吧?他心里一驚,急忙到附近醫院就診。然而,B超、腸鏡、胃鏡……一系列消化科的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他拿著醫生給他新開的止瀉藥回家了。可是,和原來一樣,過了段時間后,藥又沒效了。會不會是檢查出了錯?他又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可結果仍很正常。
與這“頑固”的胃腸病作了2年斗爭后,有一位消化科醫生建議他去看心理科。心理測試卷顯示他的焦慮和疑病兩項的分值特別高。在胃腸藥和心理治療雙管齊下一個星期后,癥狀開始改善。3個月后,他不但病好了,而且臉色紅潤,人也漸漸胖了起來。
情緒會影響胃腸
現在去醫院消化科看門診的病人中有1/3是因為心理問題引起的胃腸不適,1/3是因為胃腸器質性病變合并心理障礙,還有1/3才是完全的器質性病變病人。換句話說,心身疾病的因素在消化道疾病中占了2,3。對于那種本人感覺有身體上的不適,但在內科的各種檢查中并未發現異常的情況。就應在心理上找原因了。如果在心理測試中,焦慮、憂郁、疑病、恐懼這四項得分較高,對于這類病人,必須用消化藥物配合心理治療才有療效。
小貼士:心情是健康的“指揮官”
心理會對身體各個部分產生影響。除了消化系統之外,還包括神經系統的肌肉緊張性頭痛、偏頭痛、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呼吸系統的支氣管哮喘、神經性咳嗽等,循環系統的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等。心理因素通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廣泛地影響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
受情緒影響的胃腸疾病
第一類:心身癥狀
特點:患者雖有明顯癥狀,但經各種理化檢查很少有陽性發現,且癥狀的出現和消失常與某些心理、社會因素有較密切的關系。
主要包括:便秘、燒心、腸易激綜合征、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貪食、神經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膽管疾病等。
建議:若是胃腸出現狀況已有2年以上、3次以上胃鏡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疾病,就需要考慮是否為心理因素所致。
第二類:心身病
特點:患這類疾病的患者確實存在明顯的器質性病變,理化檢查有特定指標的陽性發現,但是致病因素中有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
心身病與情緒相互推進
心理、社會因素和胃腸功能異常改變是個主動的過程,不僅心理、社會因素可以引起胃腸功能異常改變,胃腸功能異常改變也可以引起心理狀態的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胃腸病治療和心理治療應同時進行。
小貼士:胃腸是心靈的窗口
消化系統的運動與分泌功能主要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而這兩個系統的中樞與情感中樞的皮質下整合中心同處于丘腦下部,因此易受內外環境及情緒因素的影響。
調節心情的居家療法
在治療這類情緒引起的疾病時,需要根據醫囑,在進行胃腸病治療的同時,服用心理科醫生開列的藥物才有效。這時,你可以試試一些居家的心理調節方法,配合治療,可能療效更佳。
★肌肉放松療法
第一步:找一個安靜的房間和一張有靠背的椅子,用最自然輕松的姿勢坐下,閉上雙眼。
第二步:將雙手抬到水平位置。用力向前伸直,握緊拳頭,隨后放松,恢復到原來的姿勢,感受肌肉放松的情形。依次按眉、嘴、牙、頸、胸、腰、腿的順序,先用力讓肌肉拉緊,然后放松。
第三步:讓整個身體在放松狀態下保持5-10分鐘后結束。
注意事項:
1,如果每天能練習1~2次,那么鍛煉效果會越來越明顯。
2,環境要安靜,不要太亮,也不要全黑。如陰雨天一般的光線最適合。
3,最好穿寬松的衣服練習,如:運動衣、睡衣等。
★“五音”療法
音樂能通過聽覺影響迷走神經,讓胃腸道的分泌更正常,然后在中樞神經上穩定焦躁的精神狀態,音樂就是靠此治療消化不良及其他胃病的。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觀點,認為五音(即角、徵、宮、商、羽)能影響人的五臟。其中宮音入脾,對脾胃系統有調理作用,能夠安定情緒,改善消化系統。
您可以試試這些曲目:《春江花月夜》《霓裳曲》《梅花三弄》《陽春》。
防治策略:控制四大情緒讓胃腸更舒暢
專家說:一般受心理因素影響得胃腸病的病人做心理測試時,焦慮、憂郁、疑病、恐懼這四項的分值較高。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處理好這四種情緒,那么胃腸也會更健康。
用信任來消除疑病
消除疑病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對醫生的信任,相信醫生所進行的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化驗及儀器檢查,并相信檢查結果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正確地認識到自己不是身體有病,而是心理作梗,積極地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轉移自己對“疾病”的過分關注,也就能逐步消除“疑病”的心理障礙了。
小貼士:消除憂郁,食物幫忙
在我們日常飲食中,有些食物有抗憂郁的作用。例如芬蘭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吃魚不到1次的人比吃魚次數多的人患輕微或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高31%。除此之外,香蕉、菠菜、全麥面包、櫻桃、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雞肉也有抗憂郁的功效。
掃清憂郁的11條生活規則
美國學者建議人們遵守以下11條規則,消除憂郁。
對自己
1,遵守生活秩序。飲食、休閑有規律,并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樂趣,有利于擺脫憂郁。
2,留意外觀。不但要把自己打扮得干凈漂亮,還要把房間院落收拾干凈。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能讓自己開朗起來。
3,即使心情憂郁也絕不放棄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因為放棄學習、工作,你會更加憂郁。
4,拓寬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吸收新知識,“活到老學到老”,讓好奇心轉移對自己的注意力。
5,建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矛盾,并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用自信的心態來擺脫憂郁。
6,將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記錄下來。發現生活的美好能讓你對新生活充滿希望。
7,不要掩飾自己的失敗,只有勇敢面對它,才能排遣憂郁。
對他人
1,不要強壓怒氣。對人、對事要寬宏大量,心胸寬廣的人不易得憂郁癥。
2,憂郁的人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態度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有這種傾向,應學會對待他人的態度因人而異。
3,與精力旺盛、樂觀向上的人交往,讓他的開朗感染你,幫你擺脫憂郁。
4,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比較。經常比較的話,說明你已經有了潛在的憂郁。
用想象來消除恐懼
對于恐懼,很多人有這種說法:一想到它我就怕。因此,如果你能在想象中勇敢地面對自己所恐懼的場面,那么,你會發現,在真實場景中也不怎么懼怕它了。
因此,你可以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放松后,想象自己所恐懼的場景,如果這時你有點不安、害怕,就停下來,做深呼吸,使自己再松弛下來。等完全松弛后,繼續想象,直到想象該情景時不再不安。反復練習后,你會發現,在真實環境中感到恐懼時,也能同樣用深呼吸來化解。
通過設想最壞結果來消除焦慮
消除焦慮最好的方法是直面當前的問題,以坦然的心態去解決。因此,不妨在焦慮時,先冷靜下來,列出自己焦慮的原因,然后考慮這樣的問題:縱然我所怕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最壞的結果是怎樣的呢?然后,說服自己坦然地面對:即使如此,它也不能摧毀我,我的人生仍有機會。接著理性地制定出解決方案,堅決而勇敢地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