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們應認真活在當下。不拘泥于過去,只保留美好的回憶,而刪除所有難過的記憶;每天有計劃、有目的地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牢牢把握住今天。正如孔子所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樣,每天都過得稱心、舒適而幸福。
“活在當下”正當時1,五六十歲以后的光陰,才真正屬于自己,子女安家立業了,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去了,上了年紀的人與其內心充滿落寞,不如轉而尋找自己的人生,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年輕時彈鋼琴的夢想沒有實現,就去成人鋼琴班報名學習吧。過去沒空出去玩,現在趁精力尚好,就從最遠的地方玩起。第三代放手讓子女去帶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上了年紀的人,應該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2,追憶昨天,憧憬明天,不如活在今天
正如一首詩中所寫到的:
向黎明問好!看看這一天!這就是生活,完完全全的生活。……
因為昨天終究是場夢,而明天只不過是個想象。
但是華麗的今天,讓每個昨天都成為一場快樂的美夢,讓每個明天都成為充滿希望的想象。
這首詩就是提醒你時時刻刻活在當下——活在真實的剎那。把你的每一天都盡可能過好,這樣,你的人生就會盡善盡美。畢竟,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當下”才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
并且,今天的態度決定明天的高度,把今天的日子過好了,明天也不會差到哪兒去。而當“明天”再來回憶“今天”的歲月時,也不會因為混沌度日而懊悔。
3,與其擔憂生老病死,不如馬上籌劃安排
年紀大了,就會擔憂,將來生病了怎么辦?醫療費用很貴怎么辦?將來老到走不動了,沒人照顧自己怎么辦?諸多的“怎么辦”困擾著自己,一日不得釋懷,一刻不得安寧,如何是好?
日本心理學家井上勝在研究了老年人的生死觀之后,得出一個結論——為今天而生,這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準則之一。
一方面是說,不要過于擔心沒發生的事情,過好每個今天,才能使生命更有朝氣,更有力量,更安全,更快樂。另一方面,與其今天擔憂,倒不如今天就做一些經濟、醫療、養老方面的規劃,規劃做周全、做到位了,就沒什么好擔憂的了。
活在當下。我們可以怎么做?
想方設法找事做。“精氣神”不能退休
如今,“怎樣活在當下”成為銀發一族熱議的話題。我們小區有幾個老年人,前些年相繼退休后,常在晨練時瞎扯閑聊,達成的共識是人雖退休,這“精氣神”卻是萬萬不能退休的!一定要想方設法尋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否則,整天無所事事,于養生無益。
69號501的老吳,以前曾在報社當過美編,如今負責為社區報劃版樣。每月一期,四開八版,工作量雖不大。他做起來卻認真有加。由于他的努力,提升了這份社區報的視覺沖擊力,受到廣泛好評。他說編社區報既解了悶,又小有進賬,何樂而不為呢?42號302的老李,過去是單位食堂的大廚,持有一級廚師證書。退休后經家政公司介紹,去了一德籍老外家做專職廚師,月薪人民幣4000元。他說東家是個美食家,對中餐情有獨鐘,他在那邊使出了渾身解數。雖說比在單位上班時忙碌,但付出與回報的性價比絕對沒的說!
我佩服那種退休后不甘寂寞、自尋樂趣,讓日子過得充實而愜意的生活態度,我更贊許他們“精氣神不能退休”的時尚理念,讓人甚至忘記了他們的年齡,只覺得“活在當下”真好!他們靠自己的努力,真正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落到實處,如此這般頤養天年,可謂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