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日本,辦完公事后,去找大學同學老李。十多年前,我和老李畢業于國內一所較有名的大學。畢業后不久,他就去了日本,娶了一位日本姑娘,在日本落了根。
老李和妻子開車到火車站接我,是一輛十分豪華的皇冠3.0。我問老李:“這車是你的?”老李對我說:“是租來的。”來到老李的家,我看見房子不錯,家里設置中日結合。我又悄悄問老李:“這房子不是租的吧?”老李笑說:“也是租的。”我有點茫然,說:“你除了妻子不是租的,房子、車子都是租的,你是怎么混的?”老李笑著說:“怎么說呢?我來日本后中了‘毒’,這里時興‘租主義’‘租生活’。日本年輕人結婚,不一定要買房子、車子,房子大都是租來的,公司每月有一定的住房補貼;車子嘛,有事就租,上班就坐地鐵、公交車等。”
正說著,我看見老李的妻子從車子上抱著被子、枕頭出來。我說:“從剛才你說的‘租生活’中,我感到你們過日子講究節儉,為何還把被子送出去洗呢?”老李又笑著說:“這被子也是租來的。這里人有這樣的習慣,家里平時不備多余的被子,來了客,大都是租。客人一走,再還回去。放心,被子消毒過,比酒店的還干凈。”
當夜,老李與我同睡。在大學里,他是我的上鋪。我問老李:“你孩子已大了,你也過了40,難道你不想買套房子?”老李說:“我正準備買房子。這么多年來,過的全是‘租生活’,為的就是兒子大了點,積累多點了才買房。這里人大都習慣于40歲左右買房子。因為此時工作穩定,買房也有了資金基礎。”
次日,老李夫妻帶我去旅游。他妻子開回一輛三菱越野車,我清楚,這又是租來的。老李說:“咱們要去的地方有一段路是山路,越野車好走些。”老李還告訴我:“日本雖然是世界上有名的汽車制造國,但這里的人并不是都擁有車。很多人喜歡過‘租生活’,出游、接客就去租車,而且租車很方便,也很經濟。在一些車站、碼頭、機場,都有車出租,用者只要提前打個電話或網上預約,到達后憑有關證件就可提車使用。還車也很方便,咱們這次去旅游后,你從旅游點坐火車回東京,我們也在那里交還車輛,改坐火車回家。”“在異地也能還車?”我問。老李說:“許多行業的服務都是一條龍的,這邊租車,那邊還車,生意才搞得活。”
竹籃打水
尹玉生
一位老人和他的孫子生活在一個山區莊園里。
每天清晨,爺爺都坐在廚房的桌子邊看書。孫子受爺爺的影響,也盡最大努力閱讀那些書。
一天,孫子問:“爺爺,我一直試圖像你一樣閱讀這些好書,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費這么多時間讀這些書,有什么用呢?”
爺爺平靜地拿出一個用竹子編成的放煤的籃子,對孫子說:“拿著這個竹籃。取一籃子水來。”
孫子提著籃子走了。等到他回到家中,竹籃里的水一滴不剩。爺爺笑著對孫子說:“下一次打水的時候,你必須跑得快點。”孫子再次去打水,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多了。但是,結果依然不變。孫子告訴爺爺:“用竹籃打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說著孫子換了一個桶過來,爺爺說:“我不需要一桶水,我要一籃子水。你能夠做到,只是你嘗試得還不夠充分。”爺爺走出來,親眼看孫子去打水。
孫子清楚地知道,竹籃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給爺爺演示一遍,讓爺爺知道,即使他盡最大努力,籃子里的水也會漏光。孫子盛滿一籃水,飛快地向爺爺跑來,籃子中空空如也。孫子氣喘吁吁地對爺爺說:“爺爺,你看,根本沒有一點用。”
“你真的認為這樣做沒有一點用處嗎?”爺爺說,“好好看看這籃子。”孫子仔細地打量了一下竹籃,竹籃和以前不同了,那個臟兮兮、黑糊糊的籃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潔凈如新的竹籃。
“孩子,看到發生的事情了吧,閱讀好書也是如此。你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它,也記不住多少內容,但只要你用心閱讀,它就會不知不覺地凈化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