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欒文勝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品牌總監
當大家都在講營銷創新,都在講新媒體應用時,面對被互聯網新技術整合的平臺和世界,我們有必要看看輿論體的重要作用。
如果問微博和世博的關系,大家也許會說,關系不大。至少目前看上去是這樣。
現如今,世博的影響力已超越了一次會議,成為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借由此,我們可以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中國走向了世界。中國屬于世界不可忽略的力量。從這個角度看,世博也成為中國崛起的一種輿論載體。
微博呢?當“圍脖們”在微博上晝夜不停地編織無數話題,無數次點擊,無數次轉載,讓微博上的信息呈幾何級膨脹的時候,當“圍脖們”在網上熱議某些話題并使之成為社會輿論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微博已經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網絡工具,也不是一個叫做媒體的玩意兒,它實際上成為了輿論的窗口和輿論的放大器,成了一個輿情實驗室。
所以,當大家都在講營銷創新,都在講新媒體應用時,面對被互聯網新技術整合的平臺和世界,我們有必要看看輿論體的重要作用。
我們是不是還要講四大媒體、五大媒體呢?我們是不是還要講媒體組合呢?我們是不是還要講大眾、小眾、聚眾、分眾呢?我們從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角度看,這些概念無疑意義重大,但隨著互聯網技術乃至新媒體技術的全面整合和發展,當品牌傳播C時代到來,當消費者每天面對海量媒體和訊息時,我們該如何影響他和她?
消費者不光“分”了,更“合”了。從“大眾”到“我”,這正是我們所處的階段:一個消費者為主體,消費需求至上的時代。以往“同”的時代已經過去,“分”的趨勢日益明顯。消費者“人以群分”地散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唯有用符合他們“群”特征的媒體才能影響他們。
至少,聽上去是這樣。但細想想,隨著基于網絡的新技術不斷出現,在網絡改變生活的今天,當大家聚集在圍脖上的時候,你能夠把他分開嗎?能夠緊緊以年齡、消費習慣、媒體接觸習慣,這些簡單的詞兒把他們區分開嗎?你能再分而治之,分而影響之嗎?從未來發展的趨勢上看,那些“分”了“眾”,必將依附新的輿論體來重新獲得一種平衡和溝通。
消費者不光“聽”了,更“說”了。在大眾傳播時代,消費者只聽不說,傳播是單向的。到了互聯網3G時代乃至更未來的時代,消費者不光“聽”,更“說”,而且聲音極大。這個時候,再用傳播的概念、再用四大、五大媒體的概念,已經out了。在現在的輿論體平臺上,不是你傳播給消費者,而是消費者傳播給你。當圍脖們在網上議論某個社會事件并影響輿論的時候,當網絡技術與電視等諸多媒體形式逐漸整合之時,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聽更可以大聲說的時代已經開始。并且,由于接受的主體和傳播的主體都是“個人”,所以無法去“公關”。
這是一個新的課題,任何一個做市場營銷傳播和溝通的人,乃至所有人,對新的不斷形成的輿論體都應保持關注。可以預見,“輿論體”將取代媒體一詞,成為未來溝通的主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