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是一個城中之城;這里,見證著北京城市化進程;這里,宛如一個小聯合國;這里,隱藏著無數的歷史,展現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包容,展現著北京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完美結合。
曾幾何時,京城東北的這塊風水寶地,因其城市交通資源匱乏而被取名“望京”;這個聽似遙遠的地方,又因其生活配套資源落后而被冠以“臥城”的稱謂。如今,這里已成為北京市“兩軸兩帶多中心”規劃中的北京城市“副都心”,愈加便利的城市交通讓她不再“望”京,愈加完善的生活商業配套也讓她不再是“臥”城。望京現在已是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是在京韓國人比例最大的國際型居住區,是北京最具潛力的城中新城,其飛快的發展速度和美好的前景預期使“望京”成為北京國際化的一個窗口,成為首都“旺京”的進程寫照。
一進入望京區域,路邊隨處可見的餐廳、超市、酒店、美容院的Logo都是中文、韓文、英文三語。位于望京核心區的望京新城更是透著股國際味:同公寓的左鄰右舍或許來自巴黎和釜山;樓下美容院的大夫拿的可能是韓國醫師資質;小區超市貨架上的韓國辣白菜和王致和腐乳分庭抗禮;漂亮又專業的售樓小姐會用韓語和英語給你介紹新樓盤……有人說這里是北京的韓國村,有人說這里是國際化的“城中城”,不管怎樣說,住在這里,的確是有番別樣的感受。
昔日,破敗不堪,環境嘈雜;今日,清新整潔,鳥語花香。望京的高速發展,已經讓眾多土生土長的望京人迷失了方向,只有那兒時玩耍的大樹在居委會的保護下得以保存,成為新小區里唯一能讓老街坊們回憶的角落。關于望京的歷史,新移民的外鄉人很少去關注,知道這里歷史的人大多已經搬走,而新世紀的北京人,大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生活區域的歷史。
溯源,一段厚重的史詩長卷
望京的歷史甚至比北京的歷史還要長幾百年。據史書記載,望京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遼代,距今已有千年。遼代定都于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而把幽州(今北京)作為陪都之一,稱之為南京(亦稱燕京)。望京當時處在中京經古北口通往幽州的交通要道上,望京以北的孫侯a袼錆櫻└俏瘓游掠搴櫻ń裎掠芎櫻┲習叮塹筆貝傭狽較蚪鲇鬧荼鼐鬧匾煽冢彩潛冶卣亍?遠在宋朝,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有這樣的記載:京都東北五十里處有望京墩一座,望京由此得名。
a解放前,望京村是周邊最大的村鎮,所轄土地和人口最多。村中有關帝廟一座,廟里為泥塑關云長像,據稱還有天王像,惟妙惟肖。大殿主體為木結構,頗為高大,很有氣勢,方圓數里的百姓均是以此村為中心。“文革”后,此廟塑像被毀,大殿改為大望京小學,后因年久失修,小學重建校舍時拆毀。大望京小學在新中國成立后至90年代末以有限的教學水平和條件培養出不少好學生,成為鄉里可以保送學生到重點中學就讀的小學校之一。
解放后,這里曾經作為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自己的電子工業的起步搖籃的備選基地之一,但因涉及拆遷過多及避免小月河河道污染等原因,才選址大山子,798、718等電子工業代表大廠紛紛投產,望京則作為后備用地,等待開發。
地產開發,一段大興土木的歲月
望京的崛起可以說記錄了中國的一段歷史。從當年不被人注意的一片待開發的來廣營鄉農田,短短十幾年間,發展成了能容納50萬人北京的“副都心”,并且是亞洲規模最大、設施配套最完整的國際化大型綜合社區。望京成為一個不可復制的時代奇跡。
改革開放以后,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隨著建筑業成為支柱產業,房地產持續升溫。望京村以西的大部分村落,如南湖、東湖、侯莊、五和村、西八間房等都被改造為今天的花家地和望京新城小區,統稱為望京地區。
望京,從字面上理解總覺得和遙望京城有關。在十多年之前,剛剛開始開發的望京地區,還是東北四環外的偏僻之地。現在,它已由一個城鄉接合部,發展成為一個移民新城。望京是個顛覆了老北京人正南正北常規方向觀的神奇地界,這是因為住宅建設超前于公建的結果。街道橫七豎八,斜街橫生,交通混亂,是望京讓人頭疼的問題。
望京區域發展的早期,立志于打造“亞洲最大的居住區”,以至于它的居住功能異常強大,是北京市城市規劃中十大邊緣區域最早開發建設的社區之一。按照2000~2010年的早期北京城市規劃,十大邊緣集團按地區分布為清河集團、北苑集團、酒仙橋(望京)集團、東壩集團、定福莊集團、垡頭集團、南苑集團、豐臺集團、石景山集團和西苑集團。望京區域的規劃工作從1986年開始,1987年市政府審議通過了望京新區的總體規劃方案。1994年結合望京新城土地使用調整規劃,同時完成了望京城交通規劃。如今,十大邊緣集團已經煥然新生,再也找不到原來的影子。而望京區域,也由原來的純居住區改變成為融科技、新興產業、金融、商務、商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區域。
“望京的房屋建造大概分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戶型主要為50~70平方米的兩居室較多,集中在望京地區的核心地段。2000年左右的戶型一居80平米,二居110平方米,三居130~180平方米。2002年以后房子的戶型面積偏大,以130~180平方米的三居室為主。”“我愛我家”房地產市場部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很多人愿意把1998年稱為房地產市場的一個轉折年,因為在這一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很多老百姓面臨著自己購買住房來居住。也正是這一年,在這片荒涼而貧瘠的郊區土地上,伴著挖掘機的轟鳴,作為北京市最大一塊規劃住宅區,望京的開發隨著望京新城101號樓的崛起而展開。建筑面積達到860萬平方米的望京成為北京第一個以中產階級為目標消費人群的高檔社區,4000元/平方米起價,遠遠超出當年普通北京市民的承受力。但很快,與機場的交通距離以及成熟的社區模式,促使大批的演藝界明星、企業管理者、外企職員、律師、醫生和外籍人士在此置業,成為望京區域的第一批居民。
望京新城相當于一般中等城市,氣魄恢宏,區域特色明顯,具有濃厚的國際氛圍。但由于新城發展初步階段的特殊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稱為“睡城”。同時受限于當時的建筑設計水平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望京在經歷了數年的輝煌之后,便慢慢走向了沉寂,日益增多的人口以及落后的商業配套設施,加之脆弱不堪的交通網絡,使望京成了一個進不去出不來的瓶頸區域,大量的原住民開始逃離望京。
隨著關于望京地區交通的議案批復,望京開始了更深刻的蛻變,外聯內接,多方疏堵,開辟新路,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僅2000年一年,市政府在望京區域的市政投入就超過200億元。
科技興城,世界級企業引導區域國際化生存
真正意義的望京“國際化轉折點”發生在2007年,2007年將總部搬進望京的世界知名企業包括愛立信、摩托羅拉、北電網絡、安捷倫科技等,加上早期落戶望京一帶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望京的國際化商貿氛圍高速發展。如今,望京科技園深受國際跨國企業的青睞,很多企業寧愿排隊等著科技園擴大到北五環外。
望京高新技術產業區總體規劃面積達8平方公里,是一個集居住、文化、教育、科研、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新興綜合高科技園區。按照北京市總體規劃,望京高新技術產業區與望京住宅小區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總面積近16平方公里,規劃常住人口達50萬人的“望京大社區”。
如果說90年代的望京居住人口主體是城市化進程中“上樓”的當地農民,那么,隨著韓國三星電子、西門子、松下、LG、摩托羅拉等跨國企業的紛至沓來,居住人群越來越同質化——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階層日漸成為望京的主流居住人群。此外,由于韓國人特別集中,因此這里也是遠近聞名的“韓國村”。截至2007年年底,居住在望京的韓國人約有8萬人,已經占在京韓國人總數的90%。韓國服裝、韓式燒烤、韓國特色專賣店都在望京遍地開花。在韓國,望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甚至很多沒有來過北京的韓國人都知道,望京是北京韓國人聚集最多的“村”。
在望京的常住人口,外籍人士占到3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韓籍人士。群力達房地產經濟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義中坦言,“望京的確有很多韓國人,但是如果過分去強調韓國人,就會把其他一些國際化的元素淡化了。”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策劃總監何鋒則強調,如果僅僅因為韓國人聚居在望京,就如同美國的唐人街,不能稱其為國際化區域,因為缺乏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籍人士的相互交流。高力國際專業咨詢部高級經理楊清表示:“望京區域內除了北京本地人之外,還居住了韓國人、港澳地區人士、入駐望京區域世界500強的部分員工,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置業者,因此望京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居住社區。在此背景下,自然會出現一、二、三級市場共同繁榮的局面。”
全新規劃,21世紀北京國際形象代言
望京區域目前已經由過去規劃中減輕城市人口負擔、僅以居住為其核心功能的首都衛星城,逐步發展成了一個集居住、商務、行政等為一體的中等城市規模的綜合性新區,區域在奧運利好和產業發展的雙重作用下,逐步成為了生活資源集中的“國家資源帶”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其便利的生活配套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購房者。
望京正在變化,居住正經歷著升級,商圈正在形成,交通正在改善,地標體系正在形成,產業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國際化也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望京區域功能的不斷完善,區域定位的不斷明確,大型高檔住宅物業,跨國公司的不斷入駐和遷入,望京新商用物業將呈現出高端化、個性化的特征。尤其是望京中區和東區,本身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再加上與大山子商圈、麗都商圈相隔不遠,望京東區的商業項目完全可以輻射到這兩個高端消費區域。
目前望京的房地產發展已漸入佳境,作為奧運輻射區,京承高速路將未來的奧運中心與其融為一體。
望京人正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思維,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打造具有國際氛圍的望京。向來被人們譽為“臥城”的望京正以一種不可估量的速度迅速在北京的東北部崛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線打通了望京的脈絡,使望京全方位地滲入北京的東北商圈,在新世紀的始端引領北京沖向新的巔峰,成為這座城市不可忽視的國際化圖騰。
編輯/麻 雯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