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有人提出北京應該建新的地標性建筑。地標的概念,順著現有的地標去梳理,帝王時代的遺存故宮、天壇可以算,古城墻是看不到了。50年代的十大建筑,新世紀的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論高度,有早幾年的中央電視塔,現在的則當數國貿三期和銀泰中心。站在銀泰中心A座北京柏悅酒店的63層大堂看北京,一個大國首都的豪邁氣勢撲面而來。沒有人能否認北京的這些硬件,古老和全新的建筑都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價值。當然也有揮之不去的陰影,比如央視新址。
發展需要速度,高速又意味著高風險的存在。春節后,筆者途經滬寧高速,夜行中真正感受到一次瘋狂和恐懼,那些象征著經濟復蘇而以時速120公里飛奔的大貨車,同時也是這條路事故頻發的主體。在多拉快跑的利益驅動下,規則失去了意義。同樣與交通有關的是北京市對酒后駕車的處理,市委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嚴處公務員酒后駕車,兩次酒駕被抓住就要辭退,夠狠的。但酒駕的不僅僅是北京市的官員,據市交管局的統計,2007年~2009年,全市共有10890名司機因酒駕進了拘留所。北京市的做法開風氣之先,對所有人都是福音。
有人把《2012》這部災難電影和近來世界連續不斷的地震聯系在一起,海地之后有智利的8.8級地震,臺灣高雄百年來最大的地震,唐山大地震過了30多年后的余震,土耳其最近的大地震……人人有想法是正常的,恐慌則大可不必,還是要相信科學。人與自然的抗爭終是有幾分無奈,災害所造成的破壞,人為的過錯也是無法回避的。因此,8.8級地震下,智利的建筑品質就更顯得過硬。
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把假東西玩得跟真事兒似的只有魔術。去年春晚,來自臺灣的劉謙一炮走紅,帶動起一輪全民“魔術熱”。今年再玩就遇到了不少“行家”,又掀起了一輪“破解熱”。
誰是托兒也看得真真的,劉謙說托兒是為了烘托氣氛。這話不假,前十幾年,北京街頭買鞋的攤兒都有托兒,好使,說白了就是個藝人。街頭的范兒在春晚使也很正常,關鍵是看魔術的技術含量和廣告的植入水平。今年,央視春晚廣告收入達6.5億元,網民調侃,“哥看的不是春晚,是廣告。”劉謙的表演使用某果汁作為道具,電視鏡頭展示您要看不明白,就沒有廣告了。
其實,國內有實力的魔術師應好好和劉謙PK,看真正的魔術表演還是要進劇場。寫到這兒也讓筆者植入一把廣告,找找感覺。中國雜技團有一位獲得過世界魔術大賽最高獎“金魔棒”的藝術家,主演的魔術晚會《李寧魔法傳奇——魔幻之旅》正在全國巡演,找機會看看吧!
編輯/麻 雯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