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齊今年13歲,正在讀初一,他是一位陽光少年,性格外向,課堂上發言積極,學校的各項集體活動像詩歌朗誦、歌舞表演、書畫大賽、上街募捐和社會調查等他都主動參與,走在前頭。可沒想到,最近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告訴他媽媽:小齊很聰明很上進,但好表現、愛虛榮。
小齊知道了老師的這個評價后,人像霜打了一樣,變得焉頭焉腦的。于是他找到了我。
確實,在我們當今這個社會,一個人好表現,做事積極,很容易被人說成虛榮。但我們知道,再長的繩子如果不豎起來,也就沒有高度;再大的冰塊如果不化作春水,也就不會成為洶涌澎湃的海洋;再快的馬如果不跑起來,也就不會成為千里馬。人,表現自己有錯嗎?沒有!人,恰恰要適度表現自己。
表現自己還是退縮或等待,僅僅一念之差,但結果卻有天壤之別。天地給樹的條件是一樣的,但有的樹長得高,有的長得低。生活給人的條件幾乎也是一樣的,但有的人變得偉大,有的變得渺小。有一個原因是:強者因表現而強,弱者因未表現而弱。
其實對青少年學生而言,只有敢于表現自己,才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從生理發育的角度看,隨著年齡的增加,女孩到12~13歲,男孩到13~14歲,則開始進入相互吸引階段。這時他們開始好表現自己,男孩樂于在女孩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華,女孩開始注意修飾打扮自己,希望引起男孩的注意。顯然,好表現自己是青少年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當然,這個好表現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而虛榮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追求虛榮的性格缺陷,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但虛榮心強的人不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撒謊、投機等不正常手段去漁獵名譽的。
虛榮心的典型表現有: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過高估計;處處炫耀自己的特長和成績,喜歡聽表揚,對批評恨之入骨;常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有點權勢的親友;不懂裝懂,打腫臉充胖子,喜歡班門弄斧;家境貧寒卻大手大腳,擺闊氣趕時髦;處處爭強好勝,覺得處處比別人強,自命不凡;對生活中的失誤歸咎于他人,從不找自身的原因;有了缺點,也尋找各種借口極力掩飾;對別人的才能妒火中燒,說長道短,搬弄是非;等等。
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好表現不等于虛榮。
當然,對少年朋友而言,我們也要謹慎對待“虛榮”當中的“虛”,努力避免陷入虛榮的泥潭。
首先不能“空虛”。我們一定要真正做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積極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讓自己充實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心里踏實,穩穩當當。一旦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時,才能大大方方,從容自然。
其次不能“虛偽”。“偽”就是作假。如果明明不知道的事情,偏偏說知道,還強詞奪理,這就容易招來大家埋怨甚至不滿。另外自己確實不會做,偏要搶在前面,結果把事情辦糟了,既影響自己形象,又耽誤別人的機會,更得不償失。所以我們一定要真誠坦率,實事求是,不做虛偽的人。
同時,我們還要“謙虛”。即使自己有些特長,與眾不同,我們也要謙虛謹慎,學會尊重老師,團結同學,鼓勵關心他人,切不可盛氣凌人、傲慢無禮。畢竟“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更有強中手”。只有虛心向他人學習,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和關心,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如果只要有一點比他人略勝一籌,就斜著眼睛看人,擺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那是很糟糕的。
看過這則寓言嗎?讓它來結束我們的文章,引起你的思考吧:
兩只大雁與一只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臨,大雁要飛回南方,它們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該有多好!”青蛙靈機一動,讓兩只大雁銜住一根細小的樹枝,然后它自己用嘴緊緊咬住樹枝的中間,于是三個朋友一齊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見了都羨慕地拍手叫絕,問:“是誰如此聰明?”那只青蛙生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張開嘴巴大聲說:“是我……”話未說完,它便從空中掉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