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丹徒區雙擁辦公室的顧燕是一名軍嫂。她心系軍營,情系國防,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時,默默地擔負著生活的重任,悉心照料老人,精心培育女兒,全身心地理解、支持丈夫在部隊的工作。在她的鼓勵和支持下,丈夫盧更生2003、2007年兩次榮立三等功,2004年被軍區評為優秀參謀,2004年至2008年連續被評為優秀指揮員。顧燕本人于今年3月被評為丹徒區首屆十佳好軍嫂。
堅持己見,“嫁人就嫁當兵的人”
顧燕出生于一個優裕而幸福的家庭,父親是一名部隊轉業干部,后擔任丹徒區某局局長,母親是區絲綢廠的職工。作為獨生女兒,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便過著一種人疼人愛、衣食無憂的生活。她1997年院校畢業后分配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后調至丹徒區政府辦公室、區雙擁辦工作,一路順風順水地走來。正是家境的富足,加上自身出眾的表現,從學生時代開始,身邊便一直不乏追求者,他們中有干部子弟,有才子俊彥,也有腰纏萬貫的私企老板。有幾次父母都覺得小伙子不錯,有接納的意思,但顧燕就是不答應。母親問她:這么好條件的人都不嫁,你到底要嫁什么樣的人?她說:“嫁人就嫁當兵的人。”那時顧燕已和在部隊當參謀的盧更生談著戀愛。母親和同學都持反對態度,不是說當兵的人不可愛,可結婚后聚少離多困難重重啊。但她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當兵的人有責任感,重感情,有孝心,懂得心疼人,絕對的忠實可靠。當過兵的父親很支持女兒的決定,父女倆達成一致,最終說服了母親。有情人終成眷屬,2002年2月份,他們倆終于攜手邁進了婚姻的神圣殿堂。她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孝敬老人,讓丈夫不分心
丈夫老家在河南農村,結婚時她去過一趟,那里并不富裕,但老人和藹可親,對她像寶貝一樣呵護。她作為老人的兒媳婦,深深地知道自己在老人心中的地位,也理解老人對她的希望和感情。每個月丈夫發的工資她都給老人郵去一部分,逢年過節她都或多或少給老人郵去土特產,每周都給老人打次電話,和老人嘮嘮她們的情況,讓老人不要惦念她們。在她的心里,丈夫的父母跟她的親生父母是一樣的。“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丈夫雖然由于職責所在不能盡孝,但作為兒媳的她一定要讓老人心安,讓老人高興。2004年開始,為了更方便地照顧二老,在她的提議下,夫妻兩人專程回到河南把兩位老人接到了鎮江居住,這一住就是六年。六年里,她帶老人到商場買衣服,晚上回來陪老人坐在電視前邊看電視邊嘮家常,并經常燒水給老人洗腳,相處非常融洽,儼然就是親生女兒。她認為要想不讓丈夫分心,就必須凡事為丈夫想在前,孝敬父母,做好家里的一切事情。
身體力行,支持丈夫工作
在工作上她一直大力支持丈夫,當他工作忙的時候,家里的一切她都自己扛著,即使有困難也不向他吐露。2008年5月的一天夜里,5歲的女兒突然發高燒,正趕上自己身體也不好,但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她硬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只身一人連夜將女兒送到醫院,并一直陪伴到天亮。當丈夫第二天聽說后趕到醫院看望她們時,她還擔心丈夫影響工作。諸如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她始終堅持一點,自己再苦再累都沒什么,選擇了軍人,就意味著奉獻,自己付出再多,只要能讓丈夫安心工作都是值得的。
勤奮學習,干好自身工作
“活到老,學到老。”隨著社會的進步,工作的需要,她認為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應該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水平。結婚時她的文化水平是大專,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她報考了南京大學遠程教育學院行政管理本科班,利用業余的點滴時間認真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三年的努力,全部課程考試順利過關,拿到了南京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同時,在工作上,她勤勤懇懇、埋頭苦干,任勞任怨,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她2006年3月被鎮江市政府辦公室評為全市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3月被丹徒區委、區政府評為法治丹徒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作者單位:鎮江市丹徒區雙擁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