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江南江北都有鴨血粉絲湯。蘇州的鴨血粉絲湯也小有名氣,玄妙觀的鴨血粉絲湯,分量很少,清湯放味精、白胡椒,很鮮但色不美,只能給人當下午茶點個饑而已。徐州的鴨血粉絲湯分量就豪放,端出來就是一盆,粉絲湯里面還有雜碎、平菇,簡直就是一碗大雜燴了,一碗下肚別的東西也就無法再吃了。不過在鴨血粉絲湯界,旗號最響的是鎮江和南京。
關于鴨血粉絲湯的“鼻祖”,網上曾經爭論得風生水起:鎮江人?還是南京人?This is a question。南京人喜歡吃鴨子,有板鴨、桂花鴨、鹽水鴨、金陵烤鴨,南京街上隨處可見賣鴨頭、舌、頸、翅、掌、肝、腸、肫、血的,吃鴨子吃得名聲顯赫的南京人,“創始人”之聲喊得理直氣壯,“金陵鴨血粉絲”也遠遠沖出了南京市場。不過,凡是吃過兩地鴨血粉絲湯的人都會覺得,“金陵鴨血粉絲”的味道比“鎮江鴨血粉絲”差遠了,真是耐人尋味的事兒啊。
聽懂得老掌故的前輩說,最初的鎮江鴨血粉絲湯可能是由“回鹵干”演變的,上世紀80年代前后,大西路到人民街的“回鹵干”攤子風行一時,“回鹵干”的豆腐干從豆腐坊定制,加鹽煮湯,舀上一碗,澄黃的回鹵干配豆芽、香菜、蒜花,色香味齊全。后來,有好吃的食客,往湯里加入粉絲、鴨血、肝腸之類,味道竟然比普通的“回鹵干”更好。這種說法我們姑妄聽之,不過90年代之后,這種小吃開始風靡整個鎮江,“粉絲”囊括了男女老少所有人群,接著蔓延到了各地。
鴨血粉絲湯的制作:先將粉絲盛在小竹簍中,放入煮沸的鴨血湯中燙熟后,將粉絲和鴨血湯倒入碗中,再放入腸和肝、蔥花、香菜和調味料。看似簡單方便,而在鎮江,把鴨血粉絲湯做得生意興隆的,好像都是些女性,妯娌鴨血粉絲店、母女鴨血粉絲、麻老太鴨血粉絲稱得上是個中翹楚。麻老太今年六十幾,她家的鴨血粉絲湯,粉絲潤滑鴨血嫩,口味鮮且香,四塊錢一碗的價廉物美,七塊錢一碗的鵝肝、腸分量足足。在她家吃得多,混熟了,麻老太講了一些鎮江鴨血湯的不同之處:
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是用鴨血、肝、腸配以老鴨湯燒制而成,南京人愛吃鴨子毋庸置疑。鎮江的鴨血粉絲湯多是鵝血,鎮江人吃鴨子不多,但吃鹽水鵝是出了名的,山巷口的“小螃蟹”鹽水鵝,一到下午就排幾條長龍。因而當年鎮江的鴨血湯,用的多是鵝血而不是鴨血,嫩滑的鵝血配上獨制的豆腐干,伴上鵝胗、鵝腸、鵝肝佐湯,夾幾根香菜,挖勺辣油,用筷子攪一下,一碗色香味美的鴨血粉絲湯放在你面前,叫人如何丟得下手呢?
過去粉絲湯既有用鵝血的,也有用鴨血的,喊鴨血粉絲比喊鵝血粉絲要順口得多,慢慢大家也就習慣這么稱呼了。現在的鎮江鴨血粉絲店大多都用鴨血做主料了,要想鴨血保持得非常嫩,制作時要有絕招。宰鴨子收集鴨血要準備好鹽水,加進一定數量的鹽水,鴨血就能變得比較嫩。煮鴨血時間不能太長,煮的時間長了鴨血中會出現大量氣孔,水分出來了,鴨血會變老;也不能太短,時間太短中間還是生血,因此,火候非常關鍵。麻老太說,鴨血買來時間不能放長,時間一長就會壞。做一份讓人滿意的鴨血粉絲,沒有一顆女性般細致的耐心是不行的。喜歡鴨血粉絲的食客,嘴巴都很刁,一品就能品出其中的細致。
名山真水間的鎮江人,骨子里有一種悠閑和精致的特質,這種文化底蘊與飲食文化,和人的氣質、生活的習慣息息相關,所以小小的鴨血粉絲湯,也會做得那么耐人尋味。鎮江的鴨血粉絲湯也慢慢走進了其他城市。揚州、泰州市區就有不少鎮江鴨血粉絲店,鎮江風味的“鎮江鴨血粉絲”,算是走出鎮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