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經濟刺激政策逐漸退出之后,經濟態勢又會怎樣?
2010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09年全年的系列國民經濟數據。從已經公布出來的數據來看,各方面都比較令人滿意,甚至振奮人心:2009年CPI和PPI基本處于低位運行,同比增長率均呈現負數;PMI連續幾個月都在50%以上,甚至達到56%的水平……
“保八”的目標已經完成,這成為金融危機之下令人欣喜的一大成就。所有的情況,都表明中國經濟最壞的日子確實已經過去。然而,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賴政府大規模的投資。當經濟刺激政策逐漸退出之后,經濟態勢又會怎樣?
形勢好轉
2009年上半年,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1000多億元人民幣,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快了7.2個百分點,為中國經濟復蘇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按產業來分,第一產業上半年投資增長68.9%,農業受到了充分重視;第二產業投資增長速度相對于其他兩個產業較慢;服務業(第三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增長達到6.6%。這是政府在有意識地促增長、調結構,結構也確實發生了一些比較正面的變化。
在地區分布上,本輪政府投資政策中西部地區受惠較多。全球金融危機主要影響的是一些外向型經濟,廣東和長三角沿海一帶外向型經濟相對比較發達,所以受到影響相對較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提供了一個契機。
與此同時,中國的市場信心也在不斷地恢復,不斷地趨于穩定。出口也逐漸地出現好轉,盡管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2009年三、四季度,GDP增長非常強勁,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資本市場也出現了相當的繁榮。
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已經走出了低谷,走上了復蘇的道路。從目前已經看到的各種經濟數據、經濟信號來看,可以說是復雜紛呈,既有很多利好的消息,也有很多利空的消息。
利好的消息包括比如說美國二手房交易出現一定的反彈,全球的股市開始走向繁榮。美國的股市在第一季度大概大漲了8%,中國股市表現更為亮麗,有很多很好的經濟數據。
當然,從失業這一數據來看,目前的情況還不是非常樂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復雜的甚至有的時候相互矛盾的信息,反映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現在的經濟已經從快速下滑逐漸趨于穩定,所以有些先行指標可能已經好轉,有些指標可能相對的滯后。從這些意義上來講,全球經濟可能在2010年能逐漸地走向復蘇。
還是調結構
實際上,2008年保增長是放在第一位的。2009年有所改變,叫做調結構,或者叫做促轉變。調結構在2008年其實已經提到,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中央政府在宏觀政策方面,基本上是保持一個持續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地平穩發展。
一講到調結構,很多人就想到經濟結構。但是我認為促轉變不單單涉及到產業結構的問題,也包含增長方式的轉變,例如產業升級、提升附加值、提升創新能力,同樣牽涉到整個經濟布局的變化,需求結構的變化。
對于當前的中國經濟,經濟結構的調整是一項重要任務。從對外需的過度依賴轉變為內需外需均衡發展,特別是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等均衡發展。
從長期來看,首先是產能嚴重過剩,這是中國經濟現在一個很大的毛病。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可能會達到30%。這輪經濟刺激之后,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產能過剩問題在投資的推動之下,可能會表現得更加突出,所以我對未來外需的發展持保留的態度。
關于出口,我相信2010年的外貿形勢一定會比2009年好,因為不僅是中國經濟在復蘇,全球經濟也正在走出低谷。但要想出口恢復到2007年這樣一個增長水平,這個預期也不切合實際。不過從長遠來看,對外貿易依舊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比較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不得不越來越多地考慮依靠內需來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因為長期寄希望于巨大的順差來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這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
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的經濟總量在這些年已經有了很大的增加,當我們的經濟總量增加之后,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們的增長模式需要發生變化。因為如果順差在我們的GDP中占的比重過大,意味著逆差在別人的經濟中占的比重很大,顯然會加大各種各樣的貿易摩擦,而且是不可持續的。
在2009年內需啟動的過程中,采購指數,包括信貸規模的擴張,某種意義上都跟政府的一些刺激措施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是這種政府的刺激、外來的刺激永遠是短暫的。如何讓中國的企業自身恢復發展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的增長,還有著非常艱巨的挑戰。
內需分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以前一直是投資需求占的比重偏大,消費需求顯得相對不足,現在同時要注重消費的發展,所以促進民間消費的增長,也會成為2010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2010年,9%”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CPI和PPI基本處于低位運行,同比增長率均呈現負數。而就目前情況來看,CPI和PPI連續幾個月環比出現比較明顯上漲。從2010年全年來看,CPI漲幅將加大,可能接近5%的水平,出現比較明顯的物價上漲,但并非嚴重的通貨膨脹。
整體上看,2009年我國信貸發放規模是前高后低。由于2009年是非常時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方案;同時,經濟規模在增加。因此,2010年新增貸款增長的額度可能接近或略低于2009年總體水平,信貸規模或會達到8~9萬億元。
對于貨幣政策,2010年利率或將有所上調;而對于房價的調控、稅收政策的調控力度更大。央行可以根據具體經濟形勢及時調整利率,但相對溫和,利率的調整不會被當作宏觀政策不穩定。而稅率政策調整的震動通常比較大,因此稅率不可能經常調整,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
我認為2010年的信貸新增總量可能會維持在8萬億元左右的目標。從信貸規模來看,2009年累計新增貸款10萬億元,我估計2010年比2009年略少或者持平。
對于2010年的經濟增長形勢,我們應該持樂觀的態度。預計2010年GDP增速能夠達到9%左右。刺激性方案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民間投資或將逐漸復蘇;消費增長態勢值得欣慰;而出口形勢2010年也會出現好轉。盡管與2007年相比,出口增長幅度依然有較大差距,但2010年GDP達到9%的增長速度問題不是很大。同時由于轉型的需求,投資、消費和外貿平衡增長,將是大勢所趨。
編輯 白 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