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1977年7月1日— ),青年散文作家。
陜西乾縣人。近年來,史飛翔在《文史博覽》、《文史精華》、《國際日報》、《星島日報》、《環球華報》等海內外報刊連續發表人物類文章數十篇,引起文學界、學術界一定關注,2009年榮獲美國《世界華人周刊》“世界華文成就獎”。已出版散文集《為靈魂尋找鏡子》、《紅塵心語》、《讀書與冥想》、《有一種沉默叫驚醒》。有多篇作品先后入選《大學語文》、《高中語文閱讀欣賞》、《歷史名人與五年高考》、《當代中國著名人物美德故事》等。
作為在海內外華文文壇比較活躍的青年人物散文作家,史飛翔把可以搜集到的史料當做觀點發酵的酵母,以一顆文人赤子的胸懷去仔細揣摩甄別相似或者相異的史料,以人性解讀人性,這樣解讀得出的結論,既不草率又符合傳統國人的文化傳統和歷史情結,因而文章真實性同樣很強,即使與真實事實有所偏差,也大致符合歷史境況和閱讀心理。史飛翔的人物散文給我們展現了眾多歷史風云人物尤其是人文類大家,其中有很多是一般作家、史家輕易不敢觸及的人物,如孔子、老子、陶淵明、梁啟超、王國維、吳宓、陳寅恪、林語堂、周作人、梁漱溟、俞平伯、徐復觀、沈從文、孫犁等,但依然寫的如此耐人尋味。
史飛翔的散文具有“強烈的思辨色彩、深邃的道德意識和濃郁的悲憫情懷”,是典型的學者散文。在一個精神普遍萎靡的年代,他卻懷著一顆拯救者的善心,觀察著世態,思考著人生,這就使他呈現出一個思想者的冷峻面目,也使他的文章有了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