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光(1937年— ),原名徐世成。浙江永康人。高級記者,報告文學作家,畫家。
1960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體育報》記者、編輯,歷任國家體委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宣傳司教育處處長、中國體育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人民體育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亞洲體育記者聯盟副主席、中國體育美術促進會副會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市長書畫藝術中心主任、中國市長書畫院藝術院長。榮獲體育工作榮譽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體育報告文學研究會會長。魯光的報告文學作品以體育題材為主,著力于表現中國體育運動員頑強的拼搏精神,以及他們比賽、訓練和日常的生活,敘事之中往往結合抒情,真摯感人。著有報告文學集《東方的愛》、《踏上地球之巔》(合作)、《中國姑娘》、《把掌聲分給她一半》、《中國男子漢》,游記《在世界屋脊旅行》(合作),電影文學劇本《第三女神》(合作),散文集《寫畫人生》、《隨緣筆記》,長篇紀實文學《中國體壇大聚焦》(合作),傳記文學《東方的凡·高》、《紅色魔女》、《不進則退》、《世紀之戰》、《生命寫真》、《魯光畫集》等。《中國姑娘》獲全國第二屆優秀報告文學獎,《中國男子漢》獲全國第四屆優秀報告文學獎?!吨袊媚铩泛汀吨袊凶訚h》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書名分別為《紅色魔婦》、《不進則退》。
許多人認識魯光是從《中國姑娘》一書開始的,直到如今,這部長篇報告文學仍是經典之作。魯光自稱在49歲前,自己是個用筆生活的人。創作《中國姑娘》是在1981年,當時經過幾代排球運動員的努力,中國女排已具備奪取世界冠軍的實力。女排姑娘的刻苦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魯光,他決定創作一部作品。雖然自己以前也曾采訪、報道過女排,但采訪并不夠深入,為了寫作,魯光一頭扎進了女排的集訓地——湖南郴州做細致的采訪。他在那兒一住就是20天,爭分奪秒地采訪了20多位女排姑娘、教練及為排球事業默默做貢獻的無名英雄?;貋砗蠼涍^幾個月的構思醞釀,動筆時已是夏天。當年魯光家里條件很簡陋,只有一張寫字桌,每天要等孩子做完作業,才能“輪到”魯光“上臺”寫作。就這樣,白天采訪,晚上寫作,魯光奮戰40多天,寫出了經典之作《中國姑娘》。
《中國姑娘》發表時,中國女排正在日本比賽,等她們拿了世界冠軍回國,郎平、陳招娣等人才讀到此作,邊讀邊流淚。這讓魯光很詫異,就問寫的都是你們的真事啊,干嗎要哭。女排姑娘回答:“你將我們的生活與精神給寫活了,你深刻地理解著我們的苦與樂、憂傷與喜悅,讀你的作品又讓我們想起了這些年走過的風風雨雨……”
《中國姑娘》的成功,讓他一下子成了文學界的“香餑餑”,許多刊物都紛紛向他約稿。而他也不負眾望,先后寫出了《中國男子漢》(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世紀之戰》(榮獲全國長篇紀實文學獎)等作品。
如果跟著魯光的筆回顧以往數十年,就好像在看一部中國體育史,“筆桿子”的身份使他對不少事件的背景有較多的了解,而文學的修養又使他對情節細節有格外的敏感,通過魯光的筆,我們可以再次經歷1971年“乒乓外交”風云,認識那些曾經領導過中國體育事業的偉人們——周恩來、鄧小平、賀龍、陳毅;可以再次感受女排姑娘的激情,結識袁偉民、郎平、張蓉芳、周曉蘭;可以跟著王富洲等登山健兒們登上珠穆朗瑪峰,領略天地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