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棣(1942年11月—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
安徽省懷遠縣人,當過教師、工人、記者和編輯。1971年至1978年,先后在合肥市文工團做編劇,在合肥報社和安徽省出版局做文學編輯,參加國家水利部及安徽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寫作組;1978年6月調入合肥市文聯。
195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86年10月從事專業文學創作,1990年任合肥作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陳桂棣憑借自己的良知、血性和藝術,關注歷史,直面現實,已發表40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相思草》,報告文學集《五月的微笑》,長篇小說《掙脫十字架的耶穌》、《共和國警長》、《裸者》,長篇報告文學《主人》(與張鍥合作)、《不死的土地》、《悲劇的誕生》、《焦裕祿怎樣走出蘭考》、《一起詐騙的背后》、《淮河的警告》、《民間包公》、《中國農民調查》(多部作品與春桃合著)、《小崗村的故事》,寫有電影《逃犯》和《零點行動》,電影藝術片《魂系大別山》等。
許多作品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其中《主人》、《淮河的警告》和《民間包公》分獲三屆《當代》文學獎,《淮河的警告》獲首屆《中華文學》獎、首屆魯迅文學獎。他擔任總策劃并和春桃參加編劇的電影《零點行動》, 被國家電影局確定為我國第一部環保影片。《中國農民調查》在柏林獲得了2004年度全球唯一的報告文學大獎“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
陳桂棣承認,“寫報告文學需要更多的付出,很辛苦。有時你寫了很多字,可是人家偏偏就抓住其中幾個字進行糾纏,所以報告文學作家在寫作時要特別嚴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