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賓:湯小明先生,北京讀書人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財商教育培訓公司總經理,曾成功策劃引進了《富爸爸窮爸爸》《誰動了我奶酪》等一系列暢銷書
為什么我們總是對自己的錢袋子不夠自信?為什么談起理財,我們總覺得自己財商低下?我們不停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是“窮人”?
十年前,《富爸爸窮爸爸》被湯小明成功引進中國,掀起了財商熱潮。十年后,我們的財產多了,煩惱卻有增無減。于是,我們再次向“富爸爸”尋求答案。湯小明說:是“富爸爸”還是“窮爸爸”,不取決于擁有財富的多少,而取決于你的財富觀。
財富觀轉型期已經到來
“在中國經濟增長這列高速前進的火車上,一小部分人跑到了列車前面,而大部分人盡管財務狀況也在改善,但還沒有完全跟上列車的速度。跑在前面者,飛揚的塵土讓后面的人無處逃避,于是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這場奔跑,心態跟著浮躁,身體備感疲憊,相對速度越來越慢,從物質、精神兩方面覺得自己是‘窮人’的感覺就會日益強烈?!?/p>
湯小明用一個比喻,描繪出了現在社會上人們關于財富的心理狀態,這是在社會、經濟出現巨大且急速的變化時,不可避免地在心理上的投影。所以,即使你為0.47左右的基尼系數感到糾結不已,也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已經走上了“仇恨社會”的危險邊緣。但打造一個積極、健康的財富觀念,顯然更為重要,在湯小明看來,樹立健康財富觀的時機已經到來。
“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從以前政府主導、所有人跟著跑,變為市場主導、擴大內需,開始著重發掘中國經濟的內在驅動力。那么表現到每個個體的身上,財富觀也會發生轉型?!睖∶鲗⑦@次觀念的轉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從被動追逐財富到有意識地自己做主;二是看待財富的角度從單一到多角度;三是對財富的價值觀從單一到多元,對成功、幸福有更豐富、更貼近人性的理解?!懊總€人作為獨立的經濟人,自己做主的意識會越來越強,財富方式、生活方式的選擇開始從被動轉向主動,思考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方向和道路,這才是正確健康的財富觀。那種攀比、焦慮的心態,自然就會平和下來了。”
我的財富我做主
財務自由,是指不會再因為財務或金錢的問題讓自己處于痛苦困惑之中。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達到的狀態。
羅伯特#8226;T#8226;清崎說,實現財務自由要做好加法和減法。做加法,是不斷創造財富,讓新欲望不斷得到滿足,賺錢消費再賺錢再消費。做減法,則是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不良欲望。
而加法減法背后,財務自由的實現與否,并非由積累財富的多少決定,而取決于人們如何處理與金錢的關系。
有的人一味做加法,加到最后,積累了不少財富,但還是一天到晚為錢操心,為錢打工,還是“窮爸爸”;做好了減法的人,即使存款單的數字不夠大,但絕對是自己做主,也能實現財務自由。因此,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技巧、天大的好運,只要能找到自己內心財務自由的那個平衡點,讓自己不再為金錢牽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富爸爸”。
“我今天逛街看到了一本好書,非常喜歡,正好身上有20塊錢能買這本書,那我就非常高興;晚飯后出門散步,欣賞欣賞夕陽,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一分錢都不帶,也挺好的?!薄靶枰獣r出現,不需要時散開,互不支配,互不掛念”,湯小明更喜歡用“伙伴關系”來倡導的人和金錢關系的處理法則。
無論是羅伯特#8226;T#8226;清崎的“人要做金錢的主人”,還是自己倡導的 “伙伴關系”,湯小明都特別強調打造正確財富觀念、培養財商的第一步,就是在自己的潛意識和思維習慣中樹立“人不應該為錢的事情發愁”的觀念。 “‘富爸爸’ ‘窮爸爸’兩個詞放在一起時,你選擇誰先說誰后說,就能折射出你潛意識里對自己的認知,養成把‘富爸爸’放在前面說的習慣會給你更正向的心理暗示?!?/p>
然而,每天關于財富的對比、抱怨總在我們身邊發生,因此,稍不留心,我們就會被“窮爸爸”的思維左右。
那么,怎么才能具備“富爸爸”的高財商呢?
湯小明卻認為其實財商每個人都有,只是被很多思維慣性屏蔽掉了。比如去商場,看到一輛名牌自行車,你可能第一個想法是:“太貴了,我買不起?!倍斏谈叩娜瞬皇窍认胭I不買得起,而是想它對我的生活有極大的好處,我該怎么才能買得起它呢?當然,這個思考的對象不能都是法拉利跑車,對財富的欲望也要和自己有一個度上的契合。
“只要你根據自己的性格、追求,理性地規劃自己的財富和生活,清楚地知道財富及欲望在什么樣的限度是自己能夠駕馭控制的,到底財富多少才適合自己的現在和將來,把財富變成保障生活的手段的話,那么每個人都會成為富爸爸?!闭莆樟诉@一根本方向后,再有意識地去看一些理財書籍、進行一些理財訓練。
夾心層、偽中產與“老鼠賽跑”
一個孩子厭倦了學習,回到家對他的父母說:“我不想上學了,我想發財!”他的父母聽后非常震驚,于是開導他說:“孩子,如果你不好好上學,你就進不了好的大學,如果你不能從大學畢業你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好的工作,你又怎么能發財呢?”這孩子覺得父母說的話很有道理,于是他回到學校發奮讀書,此后學習成績非常出色,而且進了名牌大學,畢業后找了個安全、穩定的工作。
手里有了錢,這孩子去了其他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在那兒他開始結交女友,他們約會,不久結婚。因為他和他的妻子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每月收入也不菲,他們覺得獲得了成功,于是他們開始決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房買車,并且打算要一個孩子。這樣他們每月都得到大額的工資單,但總是迷惑于錢都到哪兒去了?結果是這對快樂夫婦不停地為公司老板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但等待他們的只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于是他們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獲得債務,陷入緊張的怪圈內不能自拔。他們建議他們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找個好工作。他們終生努力工作,然而隨后這個過程又將在他們的下一代中重復了。
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著名的“老鼠賽跑”的故事。在討論夾心層、偽中產如何自救時,湯小明引用了這個故事,“只要你有欲望,金融家們就有手段,最后你必須不斷奔跑,離自己做主的財務自由越來越遠。”
他建議職場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財務規劃做一個檢討和反省,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住多大的房子、開什么樣的車,每月開銷的目的是什么,多一些角度,就會有更開放的心態。同時,還要增加這方面的財務知識。現在,有太多的理財手段和產品。“不僅需要知道它們的表現形式、操作流程,更應該知道這些理財手段的實質和制造它的機構的想法,再和你自己的性格、人生規劃結合,這樣才是一個理性的、有效率的、比較負責任的理財狀態。有自己清醒的判斷,才有助于走出老鼠賽跑的怪圈?!?/p>
我們總是習慣追問同一個問題,問自己,也問其他人:“我怎么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湯小明的答案是:能不能把問題換成“我怎么才能用好自己的錢?”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因人而異,因此“理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你不僅知道溫度,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事,那就又多了一份掌控,而不是隨波逐流。
而當你第N次感嘆自己為什么是“窮人”時,不妨聽從湯小明的又一條建議,把眼界放得更寬廣一些,財富不僅包括你的有形資產,還包括你的能力、素質、年輕等無形資產,你的個性、特性就是你最大的財富,理好了這筆財,財務自由的夢想才會離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