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富豪榜,如果你不知道胡潤,你一定被罵作老土——這個專門為中國富人“數錢”的英國人,一晃已數了11年,被媒體封為“在中國最出名的外國人”。
但今天,如果你只知道胡潤而不知道林A,那你更會被罵“out”了——因為發布首屆“中國心靈富豪榜”,林A如一匹突然殺出的“江湖黑馬”,頓時走紅網絡——在百度輸入“林A”或“心靈富豪”,其相關網頁數均超過了久負盛名的“胡潤”或“胡潤富豪”。
不僅林A的人氣迅速超越了胡潤,而且因為“心靈富豪榜”的發布,媒體關于“心靈富豪”的熱議更是此起彼伏,“人人都可心靈富豪”甚至被許多網民列為“簽名語”,出沒于各大論壇……
“心靈富豪”走紅的背后
2010年3月,由中國心訓研究中心主辦,《職業》雜志社和中國社科出版社兩家機構協辦的“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評選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2個月后,在林A的帶領下,專家們在成千上萬的候選人資料中經過一輪輪的篩選和討論,最后65人獲得提名,13人獲得最終上榜。
許多媒體喜歡由此將胡潤和林A放在一起PK:他們一個是外國人,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會計師,一個是心訓師;一個是外國人取了個中國漢語名字,一個是中國人取了個外國字母名字,并試圖從林A對胡潤的“挑戰意義”去解讀心靈富豪榜的價值。有媒體甚至得出結論:心靈富豪榜代表了富豪排行榜的未來風向,并終將敲響胡潤的“喪鐘”。
對此,林A倒有點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把心靈富豪和胡潤富豪放在對立面,其實是對心靈富豪榜的片面理解。胡潤富豪榜里面也有人物是上了我們心靈富豪榜的。譬如曹德旺?!痹诹諥看來,心靈富豪榜更不是在敲胡潤的“喪鐘”,而是在胡潤只把目光投向“金錢財富”的時候,他則把目光投向了“金錢財富”和“心靈財富”的雙重富裕,以倡導人們從心靈上真正富裕起來。因為心靈的富裕才是幸福的根源,才是生命的終極價值。
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徐凱文博士曾表示,“心靈富豪”評選活動能夠讓人們重塑理想主義的旗幟,“畢竟人生的追求不只是票子、房子和車子,而是還有超乎物質之上的精神境界?!庇袑<抑赋?,“心靈富豪”一詞之所以隨著心靈富豪榜的發布而走紅,其實恰恰反映了當下中國心靈富豪的缺失和“拜金主義”的嚴重,“物以稀而貴,人因稀而紅”。
社會呼喚“心靈富豪”,職場需要“心靈富豪”
在“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發布會上,有一個細節特別引人注目——主辦方制作“人心幣”,將榜單制作成存折模樣,取名“人心存折”。在發布會的高潮時,林A還高舉著印有袁隆平頭像的“人心幣”走上臺,祝愿全國人民擁有“人心幣”,個個都是心靈富豪——
“我們不能只知道中國人民銀行,還應該知道中國‘人心銀行’;我們的手里不應該只有人民幣,還應該有‘人心幣’。現在很多人在掙取人民幣時,花費的‘人心幣’太多。有句話叫‘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每個人都應該仔細想一下,在‘人心幣’上面,自己到底是富翁還是負翁!”
說這個話的時候,林A鼻子里已有酸澀。他后來告訴記者,就在臺上舉著“人心幣”的時候,他的腦子里突然掠過很多畫面——有溫總理“仰望星空”的號召和“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的疾呼,有地溝油、毒奶粉、假疫苗等一幕幕驚心的商業黑幕,有寶馬撞人案、福建南平殺童案等一件件社會悲劇……在他看來,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國人的心靈出了問題?!吧鐣魡拘撵`富豪,我只是順應了這個呼喚?!?/p>
不僅社會呼喚“心靈富豪”,職場也需要“心靈富豪”。活動協辦方——《職業》雜志社副社長楊生文接受采訪時說:“現實職場的建設離不開心靈職場的建設,一個人的職業成敗,不能僅看他的收入指數,而應該看他的幸福指數。這次被提名的人物以及最終上榜的人物,幾乎都是自己所在職業的成功人士,而他們的成功,無不驗證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天道酬勤,幸福在心。在他們身上,我們看不到‘潛規則’的影子,看不到‘厚黑學’的泛濫,看不到‘狼道’之類的動物哲學。他們的崛起是對‘偽職場思維’的最有力批判,也是當代青年職業價值觀的最好榜樣?!?/p>
林A:我只是在亮化那些被金錢銹化的美好
《職業》:有人說“心靈富豪榜”只是民間版的“感動中國”,你怎么看?
林A:“心靈富豪榜”就是“心靈富豪榜”,獨一無二。用我的“貧中之貧”、“富中之貧”、“貧中之富”、“富中之富”四大分類,“感動中國”上的人物基本是“貧中之富”,主要是弘揚普通百姓的善良情懷和感人精神,而“心靈富豪榜”上的基本是“富中之富”。也許二者有交集的地方,但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職業》:“富中之富”中的第一個“富”,是個什么概念?百萬?千萬?億萬?
林A:我們所說的“富中之富”,并不一定指物質上一定有多少錢,而是指已經實現物質的基本富裕,具體而言,不再為物質的貧困而擔心。當然,在我們的10個評價指標中,物質財富只占一個指標,僅僅為1/10。
《職業》:既然評“心靈富豪”,為什么還要看物質財富?那些心靈很高尚很美的人要是物質上一無所有,豈不是上不了你的榜?
林A:因為物質富裕也是心靈富裕的一個重要條件。當然,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質一無所有但心靈非常美好的人,甚至很多時候,物質越貧乏心靈越干凈。但這不是我們價值標尺倡導的方向,我們倡導的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雙重富裕,也就是我們說的“心靈富豪”。
《職業》:這么說,你們和胡潤富豪榜有什么區別?
林A:胡潤富豪榜只以物質財富為標尺,所以他們上榜的人物中既有“富中之貧”,譬如黃光裕,也有“富中之富”,譬如曹德旺。我們和他有交集,但更有區別。
《職業》:有人說首屆“心靈富豪榜”的上榜人物有企業家,有娛樂明星,還有媒體人,是個“大雜燴”,你自己覺得呢?
林A:我覺得在心靈財富建設上,無職業之分,無男女之別,無老少之差異,所以我們必須放眼全社會,來尋找我們的心靈富豪榜樣,而不是只盯著某類人。把這看成“大雜燴”是對心靈的一種誤讀——說明身份界限和地位界限還是非常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
《職業》:你覺得自己是“心靈富豪”嗎?你離上榜人物有多遠?
林A:我自己肯定是“心靈富豪”的。關于這點,我在我的自傳體圖書《洗心改命》里有過詳細的描述和分析。但是“心靈富豪”不等于一定能上榜,離上榜我還很遠。
《職業》:有人說袁隆平、曹德旺、韓寒上“心靈富豪榜”都屬實至名歸,可范偉也上榜,感覺他好像不能服人。
林A:之所以有人認為范偉不夠,無非是覺得范偉在物質財富和社會影響力上不如其他幾位,但在我們10項綜合評價指標里,他的綜合評分是很高的。尤其是他的《老大的幸福》,刷新了很多人的幸福觀,擦亮了很多人的心靈,這個社會效應并不比給地震災區捐幾百萬差。
《職業》:我看到網上有聲音說,心靈富豪榜與我們又有何關系,這樣的榜單倒更像是某些人的“榮耀榜”。
林A:這確實是份“榮耀榜”,是心靈富豪的“榮耀榜”。我們就是通過這個榜單,破除“拜金主義”彌漫在國人頭頂的“魔咒”,讓心靈富豪回歸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如果一個社會,連心靈富豪都沒有地位,都無人尊重,甚至人人都羞于談心靈富豪,這樣的社會是恐怖的,是可怕的。
《職業》:但你一個榜單能起到改變社會心靈的作用嗎?
林A:一個榜單肯定不行,但無數這樣的榜單,無數這樣的行為,匯集起來,就不一樣了。就像無數的水滴集合起來就是江,就是海,就是我們的世界一樣。
這些上榜人物其實都是很多人知道的優秀人物,我只是把他們用“心靈富豪”進行重新歸類,用心靈富豪榜使他們亮化起來,然后通過他們反照我們生活中那些被物質、被私欲所蒙塵的心靈,給他們以警醒和示范。
《職業》:心靈財富是藏于心的東西,能拿出來示范嗎?
林A:科學上“心靈感應”都有,生活中“心靈模范”怎么不可?!
《職業》:對于你和“心靈富豪”一詞在網絡上的走紅,你怎么看?
林A:說明“心靈富豪”思想的市場需求很大,而市場供給太少,所以我一做就出名了。這并不是我期望的境界。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談“心靈富豪”一如談家常便飯。那個時候,我們的社會才真正地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