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你是大學校園里叱咤一時的風云人物,但在畢業進入職場多年后,你突然發現,現在的自己有些失落……
曾經,那些在校園里如路人的普通同學,畢業幾年后見面,卻讓人刮目相看……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并且感嘆過,校園里的優秀和職業中的意氣風發不能畫等號?你是否曾深思過其中的原因?
《職業》雜志與搜狐就業頻道開展的“畢業后你是否依然優秀”的調查顯示,24.1%的職場人認為自己和校園里相比有進步也有退步,80.5%的職場人認為“個人職場表現和曾經的校園表現存在較大差異的現象普遍存在”。
現實是殘酷的
參與調查的職場人中,畢業2~5年占的比例最大,為43.7%,其次是畢業10年以上(23%),畢業1年的比例為20.7%,5~10年的為12.6%。
在校園中的日子,無論耀眼還是平凡,每個人心中對未來都會有所期待。而畢業后的職場發展,與曾經的預期相比又有多大差距呢?此次調查結果顯示,34.5%的網友承認現在的職業發展狀況大大低于大學時對自己的預期,只有10.4%的被調查者表示“和預期一樣”,9.2%的人表示略高于預期,僅有1.2%的人表示自己現在的發展好得“出人意料”。

而與自己低于預期的失落相一致,對比自己曾經在校園中的成績,大部分職場人對自己現在的“成績單”感到并不輕松。24.1%的人認為自己有進步也有退步,而各有20.7%人認為自己“有所提升”或“有所下降”,17.3%的人感到曾經在校園里如路人甲的自己,現在依然是職場中的路人乙。

在象牙塔里建造的種種憧憬和自信,卻在進入職場后的現實前不堪一擊,在自己職場答卷的分數前崩潰殆盡。反差、失落、挫敗,這些都是進入職場必經的“洗禮”,即使是校園中的佼佼者也不能幸免?!堵殬I》想提醒職場人的是,在對比后,更重要的是反思,反思自己,也反思職場客觀環境,看看是要調整預期,還是要加倍努力,或者調整、轉換發展環境,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勇敢面對、解決,以擺脫令人沮喪的現狀。
找準方向最重要
除了和過去的自己做縱向對比外,每個職場人都不能逃避的就是橫向對比以及對比之后五味雜陳的心情。
在此次調查中,69%的職場人感到畢業兩三年后,大學同學之間就出現了職業發展的差距,有24.1%的人選擇了五六年后,選擇“七八年”這一時間段的占2.3%,還有4.6%的人選擇了“十年后”這一時間段。
一方面感受著每個人職業道路的不同,另一方面,不少職場人也在不斷感受著“刮目相看”和“倍感惋惜”這兩種情緒。幾年后同學聚會,有過去不起眼甚至拖班級后腿者,如今順風順水;也有昔日的風云人物,如今碌碌無為。近七成的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身邊有“很多”或“較多”的人,職場表現和曾經的校園表現存在很大反差,大大多于選擇“比較少”“很少”的網友。超過八成(80.5%)的參與調查者認同“個人職場表現和曾經的校園表現存在很大反差的現象普遍存在”。
那么,出現反差的最重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雖然我們時常會感嘆自己運氣不好,但在此次調查中,只有7%的參與調查者認為原因在于“機遇/運氣”,而超過四成的人選擇了“是否找準了自己的方向和適合的道路”,15%的人選擇了“家庭背景”,還有11.5%的參與調查者認為“目前尚不能為成功或失敗下定論,自然也就不好下結論”。

除了感嘆自己為什么沒有一個好爸爸之外,大部分人的職場起跑線并沒有太大差別,有的甚至因為在學校中的優異表現而占得先機,但幾年過后,職場跑道上的排位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無外乎三點。第一點和此次調查中大多數職場人的看法一致,即“是否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在這里“正確”的含義有兩層,一是積極、健康,二是適合自己。迷茫與困惑誰都會經歷,而越早找到方向并努力前進,就越容易出成就。第二,是否用認真、負責任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勵志書里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說你沒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能做到比別人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意味著比別人多積累一分資本,就比別人多一次成功的機會。第三,是否有清零的勇氣。曾經在校園里的意氣風發或沮喪失意都已經是過去時。有人說畢業三年是關鍵時期,還有人說畢業后的五年最重要,其實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你愿意突破自己,就隨時可以重新出發。好好品味杰克#8226;韋爾奇說過的一句話:“糾正自己的行為,認清自己,從零開始,你將重新走上職場坦途?!?/p>
大學不是你的象牙塔
大學是進入職場前的最后一站,在談及大學學習生活對自己目前職業發展的影響時,42.5%的參與調查者認為“有一定幫助”,11.5%的人認為大學“更好地開發了自己的潛能”,20.7%的人認為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大學的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我們到底應該學些什么,做些什么?有師哥師姐總結出了七項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世,總結起來就是一點: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個獨立、有擔當的個體。如果在大學中不曾學好這些,那么就應該在職場中好好補課,而不是讓象牙塔的美好感覺繼續誤導你的職場之路。只用從心態上真正畢業,才能成長為合格的職場人,實現自我的職業發展。
此次我們還對“你是否愿意談及自己過去在學校中的表現”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職場人并不避諱談及自己的過去,50.6%的參與調查者“愿意,但會有所保留”,19.6%的人毫不避諱,另有25.2%的人表示“不愿意談及”,4.6%的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而對于歷來讓人感觸頗多、爭論也頗多的同學會,只有20.7%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不愿意參加,46%的人愿意參加,還有33.3%的人表示無所謂。
校園里的表現和職場中的表現之間,永遠都存在三種可能——“大于”“等于”和“小于”。如何在職場中保持一年、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的優秀,選擇權其實就握在每個人手里,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你自己是否認真對待、認真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