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備受數家大學熱捧的職業規劃導師;她是時尚雜志的女性職場規劃專家;她研發出國內首個職業健康養護教育課程,提出健康職業的理解有八大要素、十大功能……她就是被譽為全國百佳魅力女性的張號全,曾在無人問津的小企業,從基層技術員做到了廠長;曾放棄了高職高薪,輾轉若干城市奮斗打拼;她踏實、肯干,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她的選擇只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職業夙愿。
張號全的故事,就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追夢人之旅。
畢業,扎根偏遠小廠
“既然分到了這個地方,就好好干!”
——從技術員到助工、廠長、副經理,從偏遠小廠第一個分配來的技術員到合資企業管理線上的一把手,扎扎實實十幾年,張號全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1982年,張號全畢業了,被分配到安徽一家縣城塑料廠,工作環境偏遠又艱苦,她是廠里第一個分配來的技術員。
“記得去單位報到的那天,單位領導騎著自行車,帶著我走在崎嶇蜿蜒的石條路上,顛簸一路才終于到達了這個只有三十多人的小廠……當時廠里條件很差,沒有食堂,沒有自來水。為了熟悉產品生產過程,我常常要跟著工人三班倒。”
張號全有一股子執著勁兒,認定了要堅持的事就是再苦也能承受。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沒有家人朋友,沒有消遣娛樂,張號全就把工作之余的時間都泡在生產線上。一面自己琢磨改進生產工藝的方法,一面和工人們溝通、合作,她很快贏得了工人的認可。從實習技術員到技術員、助工,再到生產廠長、經營廠長、合資企業副總,在一個男人居多的廠子里,張號全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前進,贏得了尊敬。
十幾年中,張號全管理過四種行業的工廠,熟悉塑料產品、非織造布產品、化工產品的生產和多種機械設備,每接觸一個領域,她都盡快讓自己成為行業中的“專家”,她先后獲得省科委頒發的科技成果獎、地區先進個人嘉獎,還贏得了到中國紡織大學、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學習進修的機會。
困惑中,選擇南下闖蕩
“職業不只是高薪和外人的目光,而要尋找自己內心的職業渴望。”
——拋開國企副總的帽子和穩定的事業,張號全只身南下,從頭開始。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探尋屬于自己的職業與心靈的訴求。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正值改革開放的探索階段,原有的市場格局受到了巨大沖擊,張號全所在的企業也受到了影響。一次北京之行激發了她諸多創新的想法和理念,而這與現實的工作體制格格不入。內心沖突和現實碰撞的困惑讓張號全找不到靈感和心靈的歸宿,于是,1996年,事業穩定、已是企業副總的張號全毅然選擇了離開,放棄了工作十幾年的鐵飯碗,南下到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去尋找解決困惑的出路。
當時的廣州已經是市場經濟比較開放的地方,處處都是私營企業,講求高效的工作節奏和唯能而用的體制。張號全到一家電器制造公司做經理助理,從國企到私企,工作節奏雖快,由于她獨立性強,悟性高,很快就在新崗位上游刃有余。
南下幾年,從廣州輾轉到深圳,張號全深切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市場經濟帶來的繁榮、發展、變化,同時對自己的職業道路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次北上,在工作中充實自己
“從南下到北上,心中始終模糊有個職業的夢想,好像精靈在牽引著你,只是知道自己一直在努力。”
——二次赴京,張號全是帶著一顆學習和求索的心來的,她扔下了私企高管的頭銜和高薪,來尋找自己的夢想。
1999年8月,張號全再次來到了北京。和6年前相比,這次她是“有備而來”,拿著香港公司廣告用品部北京辦事處經理的聘用書,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
雖然說是辦事處,卻只有三個人,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還得她親自去辦。條件依舊很艱苦,可與生俱來的那股堅持勁又讓張號全不能夠選擇放棄。“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
“隨著辦事處業務的展開,我經常出差,東南西北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吃不好,睡不安,一年有大半年是在路途中度過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每年的公司業績評比中,北京辦事處都是最好的。為此公司特地獎勵我一次去國外度假的機會,但我并沒有接受,而是要求公司給一些資金獎勵,用于我個人的學習提升。”
在北京的四年多時間里,張號全擠牙膏式地充電提升自己,參加各種學習班,還在北師大完成了公司經營與管理的專業課程。
教育,開啟另一扇門
“結緣教育,雖然偶然,卻也是內心方向,我在一步步地提高,心靈心智上,都是一個上升加油的狀態。”
——武漢一所大學的邀請打破了張號全的生活,離開自己奮斗多年的企業,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張號全投入到陌生的教育領域。這次改變帶來的不僅是外在的“轉行”,還有來自內心的提升。
2003年,武漢一所新建院校邀請張號全做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處長,她欣然前往。原因有二,一是母親從教多年,自己對教育行業耳濡目染,有歸屬感;二是她認為這是一個在心靈和心智上提高的機會。
年近四十步入新的行業,張號全保持著吃苦的心態,她深知自己是教育行業的“新人”,必須加倍努力和付出才能盡快地適應。到武漢的第一年,張號全起早摸黑,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一心撲在工作上。三年的時間內,一個從零開始的學校成為了萬人大學!
由于工作的需要,張號全的工作重心由招生轉向了就業。為了解決更多學生的就業問題,張號全一次次走進企業,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現實情況,親自投遞學生簡歷,搭建校企人才洽談平臺,向企業推薦合適的畢業生。工作中,張號全對職業規劃和職業管理有了許多全新的認識,而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快樂。
2003年6月,她在日記中寫到:“幫助別人找到工作的愉悅感,是我終極的職業追求。因為在快樂中工作,我的身心都被幸福著。”
心中夙愿,追尋職業指導之夢
“其實職業的成長和人一樣,是一生的事,無論我們有多大,都不能稱之為完美,因為明天會比今天更成熟。”
——2009年9月12日,張號全寫下了這段話,對于一個在職場奮斗多年的人來說,職業規劃師是她冥冥中追尋的職業方向,地點、身份對她來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追求到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2007年,在晉升副校長機率最大的時刻,張號全毅然向學校遞交了辭職報告,再次回到北京,因為只有在這里她才有更大的機會完成心中的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規劃師。
她開始了職業規劃專業知識的學習,先后完成了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課程、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課程的學習,還得到了國際職業規劃專家王一敏教授的教誨,受益良多。
職業規劃不僅是理論的繼承,更是成長與發展的必然需求,要在他人成熟理論的基礎上,自我創新。張號全結合多年的職場收獲與職業感悟,研發出國內首個職業健康養護教育課程,攬括八大要素、十大功能。
張號全認為,健康的職業包含“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職業承受+職業責任+職業收獲+職業發展+職業鏈接”八個方面;健康的職業同時具備“工資+人脈+技能成長+名聲傳播+信息渠道擴展+家人的榮耀+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對未來成長的幫助+奠定終生事業的基礎+穩健的人生經歷”十大功能。
而健康職業需要養護,“職養”,就是職業的保養和供養,如同皮膚養護、汽車保養一樣,貫穿在職業生涯中。職養分“養”和“護”,“養”包括供養、保養、養護、養育、輸養、養料等等;“護”包括護理、保護、護照、呵護、愛護等等,有養有護,相互結合。她把職業養護比喻成“職業的4S店”,方法包括清除情緒垃圾與不良信息的影響;愛崗敬業、尊職愛職;找準崗位核心尺度;善于經營與管理自己;勤學苦練 、真才實學;職、養和態共生結果。
張號全還提出了解釋職業發展與規劃的直觀表達形式——職業樹,職業是樹干,環境、能力、學習力、人際是養料,職業收獲是結果。她形象生動的講解受到無數職場朋友和高校學生的關注。
張號全希望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讓職業健康領域的價值被社會和民眾接受,認識到健康職業能夠推動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帶給人們更多工作和生活中切實的幫助,從根本上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這不僅是她的希望,也是她的職業理想。
側影#8226;鏗鏘玫瑰內心也很柔軟
“我多次背井離鄉追尋夢想,這份勇敢源自家庭的力量,有了父母、丈夫、孩子的支持和理解,才讓我在職場拼搏中有了幸福的支點。”
——放下工作的張號全是個溫和的人,和所有女性一樣,把家當成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常年在外奔波,忘不了情系家人。一個溫暖的電話,一份精心的禮物,一次家居布置,一篇生活小記,在職場叱咤風云的張號全,面對親人總是有些小女人的舉動,頗有幾分木蘭的味道。
張號全的愛好很廣泛,業余時間她喜歡旅游、聽音樂,也練練書法、讀讀古典文學作品、名人傳記。不過她最喜歡的是寫散文、寫小說,成為一名作家是她從小以來的夢想。不管工作有多忙,一直從未停過筆,她稱這是她減壓的良方秘訣:在文字里放松心靈、升華感悟。
對待幸福,張號全這樣詮釋道:尋常的燈火,俗人的生活;一份追求,更多堅持;一點溫暖,很多安寧;真心的愛,由衷的疼……幸福不過如此而已。若珍惜自己,善待他人,會有更多幸福。
對話#8226;分享成功感悟
《職業》: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怕吃苦,寧愿擠在大城市里待業也不愿去一線工作,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張號全:不只是基層,在任何崗位都需要踏實、認真、肯吃苦。相對來說,一線工作環境更能磨礪和鍛煉人,同時成長的空間也更大,對于新人來說,基層的經歷是影響一生的財富。
《職業》:從基層的女技術員做到廠長,您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張號全:堅定的信念,不斷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做事踏實認真,不怕苦。同時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工作中機會會比別人多一些。
領導需要有能力的人來擔當,在工作中能夠做出成績的人自然會被任用。要相信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現,領導是可以看見的。
《職業》:在出現溝通障礙時,如何讓團隊更有效地接受自己的想法?
張號全:要想打動別人,先要從自己做起。要意識到你改變不了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找自己的問題,改變自己的態度、溝通的語氣和方式。
要拉近和他們的距離,了解別人的心理,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溝通和接近,通過磨合、接觸,建立良好的關系。
《職業》:您的“跳槽”選擇都頗為另類,影響您做出選擇的關健是什么?
張號全:關鍵還是在于尊重內心的追求和向往。比如離開工作十幾年的老廠獨自南下,是因為我向往寬松的職場環境、靈活的職場機制,希望人盡其才,能發揮我的作用。這是原來單位無法滿足我的,所以選擇離開。在職業選擇中,高薪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附加因素。
《職業》:您初下廣州時因為出色的業績而遭遇過同事的非議,您當時怎么看?職場新人該如何面對來自同事的非議?
張號全:新人入職后,不僅要有技能和實力,還要有平和的心態,看得慣別人對你的苛刻眼光,不計較風言風語。有堅定職場目標的人,就不會在乎旁人的非議。最智慧的是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了,別人怎么詆毀都是沒有用的。
《職業》:大學生該如何踏出職場的第一步?
張號全:大學生就業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職場方向,然后檢驗自己是否具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能,有則加強,無則補充。最重要是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大學生要明確勞動力市場需求是有層次的,考慮實際情況,量體裁衣。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都一定要有自信,要學會培養自己。
《職業》:送給正在奮斗著的職場新人幾句話吧!
張號全:不要只顧著上船,要先弄清自己的航向。
在匆忙中千萬別忘了你身邊的親人,即使你現在不懂,將來也一定會懂。
人物檔案
張號全
歷任國企、民企、合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高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處長,是高級職業指導師、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培訓師、職業健康養護教育課程創始人。
1994年8月獲安徽省科委頒發的科技成果獎。1995年3月獲阜陽地區行政公署突出貢獻嘉獎。2007年8月獲學習型中國“全國百佳魅力女性”稱號。
2009年6~8月參與原勞動保障部全國大學生就業指導手冊的編寫。
2009年12月接受“點燃星火”大學生就業創業工程大型公益活動組委會邀請,走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講授當代大學生的職業規劃。
2010年3月接受《精品購物指南》邀請做女性職場規劃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