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都快趕上“三顧茅廬”了。好在等待了3年,經歷了3次面試,終于等來了心中的圖騰!現在,我已經在華為站穩了腳跟,希望通過講述我的求職經歷能夠給當下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以一點幫助。
執著而行,要改寫華為招聘“潛規則”
在許多技術人才的眼里,華為就是他們心目中的“硅谷”,想去華為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但華為招聘畢業生往往都是“欽點”的,其他非欽點的學校畢業生就很難進入。我所在的學校正好是那些不被“光臨”的學校之一。更為不幸的是我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在以技術打天下的華為眼里,更是“不屑一顧”。
但我還是固執地把簡歷發給了華為。沒想到華為居然回郵件了:感謝您向本公司投遞簡歷。非常抱歉的是,目前暫無適合您的職位。我們保留你的簡歷,有合適的職位我們會及時跟你聯系。
看到這樣的郵件,我想起了魯迅寫的故事“乞丐與富人”:
乞丐說:本地最富有的人跟我說話了。
眾人問:他跟你說了什么?
乞丐說:他說“滾出去”。
我想,也許今生注定跟華為無緣了。
就像寄托了初戀情結一樣,盡管我后來去了一家非常不錯的企業,但對華為我仍念念不忘。3年后,華為大張旗鼓地推出3G手機。也就是這一年,全國的手機制造商開始了一場慘烈的人才爭奪戰:TCL、華為、中興、康佳、聯想……都在高薪尋找手機研發人才。
于是我再次向華為遞交求職信。
機會也就是這樣開始向我接近。8月的一天,陽光明媚,我突然接到了華為的面試通知。幾年來我等待的就是這樣的電話——這是我第一次接到華為品牌管理部的正式面試通知。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收拾了一番,前往華為。電話預約之后,華為品牌部古經理領我第一次走進了被爭議與神秘包圍的華為辦公大樓。古經理把我領到人力資源部,由人力資源部首先面試。
非常考試,兩次面試兩次被刷
面試我的是一個跟古經理年紀相仿的人。
人力資源部的小伙子首先問我:“你在現在的公司做得很好,為什么要到華為來?”我思索了一下說:“我有能力在家電做得很好,也就有能力在別的地方做好。目前我對手機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家電與目前的手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在家電行業的經驗將很好地幫助我在手機行業做得更好。”我把我發表的那些關于手機的文章及其他一些營銷類的文章給他看。翻了翻我的作品,他接著問:“你認為3G會在多長時間內完全走進市場?”
這是個比較專業的問題了,對方想知道我對3G的了解程度。好在我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我回答他:“作為一種產業與技術的趨勢,肯定會走進大眾。但是決定這個進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推動的力度、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商的投入規模、手機終端的推出、用戶群體的培育等等,我無法預言它的時間,我只能表達我的信心。有一點可以肯定,在3G的進程中,以華為為代表的先行者與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了。”
他又問:“你如何看待外界所流傳的關于華為的一切?”
好尖銳的問題!我知道不能輕易回答,因為我不了解華為的真相——盡管我也看了關于華為真相的書。任何不中立的回答都將引來不和諧的音調,況且我知道——華為人不談華為,只談工作。我說:“成為焦點不是壞事,這中間包含了嫉妒與褒揚。事實上,如果華為做得不好,也就沒有人來關注。目前沒有哪個民營企業能像華為這樣讓人矚目。”
他沒有再說什么,就把我領到了品牌部古經理的辦公室。古經理很直爽,開門見山:“我仔細看過你的簡歷,對你非常感興趣。你的文章我看過了,你對手機市場的操作層面有很獨到的了解,但我還想聽聽你對這幾年國產手機的看法。”聽他這樣說,我覺得與他真有點“相見恨晚”。談到手機,我馬上拿出培訓業務員的勁頭,滔滔不絕……
古經理對我的回答表示贊同,接著又問了一些關于銷售渠道、終端建設、客戶開發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對我不是什么難題。看得出來,古經理對我的回答是很滿意的。
他有點急切地對我說:“我這一關基本已經通過了,接下來你還要過我的主管副總那一關,你準備好了嗎?”我很快回答說:“準備好了。”他有點不放心,遲疑了一下說:“我們現場模擬一下。我們副總面試時會經常問到這樣5個問題,你回答一下我看看。”
這是一次關照下的“作弊”——應聘者與面試官之間的串通。在我的面試史上這是第一次,古經理的直爽和誠懇除了讓我感到意外,更多的是感動。在職場闖蕩了3年,深深知道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上司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升遷機會或發展空間就掌握在他們手中。有了這樣的開路人,一輩子都受用。我按照我的觀點作了回答,古經理顯然感到不滿意,他非常耐心地對5個問題的回答一一作了補充。
稍后,古經理把我領到副總辦公室。副總沒有問我的經歷,而是問起了關于品牌管理方面的幾個問題,比較專業。他的這些問題應該是意料之中的,品牌管理部門問品牌管理方面的問題很正常。意外的是剛才古經理告訴我的5個問題一個也沒有問到。好在我昨天對品牌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些了解,基本還能應付。讓我措手不及的是,副總問起了時下流行的品牌視野管理模式。我當時就懵了,憑著自己的一點記憶和殘存的知識積累回答了問題。
十分鐘后,我像一只斗敗的公雞一樣走出了華為。沒想到第二天,我在辦公室又接到華為打來的電話。第一反應就是我又有希望了。這次給我打電話的是海外市場部。
“三顧茅廬”,終被華為慧眼識才
三天后,我如約二次前往華為應聘。
接待我的是華為負責海外市場的單副總——如此規格的人物直接面試,足見我第一次面試的效果在某些層面已經達成共識了,所以才如此輕松地見到“魔頭級”人物。
海外市場部的副總比較隨和,跟這樣的人面談,壓力自然要小一點。但接下來的問題讓我頭痛。他對我說:“從你的經歷看,你一直是做大眾消費品的,經驗以分銷和零售居多。華為海外市場部主要是做行業銷售的,面對的是國外的通信類行業客戶,屬于直銷性質的,你對行業直銷接觸不多。”
問題直擊我的要害,心里沒底。我說:“無論行業直銷,還是分銷,從業務性質上看都是一樣的,做銷售最主要的是具備自信、勤奮、吃苦、能承受超高壓力的品質。我對做直銷同樣充滿信心。華為的海外銷售是團隊作戰,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協同作戰,我恰好具備這種品質。”
單副總接著問:“海外市場人員需要很好的外語水平,你的英語水平怎么樣?”于是,我把突擊修煉的英語成果用背誦的方式展示了一番,做了一個流利的自我介紹。單副總沒有用英語提問,也沒有表態,一副溫和的表情,看不出滿意與否。面試就這樣結束了。走出華為的大門,心情不像第一次那么糟。
果然,第二天下午我又接到華為公司打來的電話,我以為她要通知我準備上班了,但是她是負責對我的英語水平進行電話測試!電話測試的英語難度大大超出了我修煉的范圍。她大概問了我10個問題,我能完全聽懂的只有6個左右,而我能用英語圓滿回答的不到4個。結果不言而喻。
就在我對華為不再抱有信心時,華為卻沒有放棄我。電話測試后第三天,我又接到了華為的電話,難道還有什么奇跡發生?
這回給我電話的是華為的國內市場部經理,他看到了我的簡歷,想與我見面。這樣,我第三次走進華為。
國內市場部經理也是一個爽快人,一見到我就開門見山地說:“我看了你留下來的幾篇文章,也從別的面試部門了解了你的一些情況,你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不知道你對華為國內市場部有沒有興趣。”我說:“我這是第三次進華為面試,我一直在等待能有機會加入華為。”他接著與我聊起來一些關于手機的事情。
下午,我見到了分管國內市場的高副總。又是一個厲害人物!
高副總問了我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你畢業3年時間,換了兩家公司,是什么原因?
這是我的一個軟肋!頻繁換工作在許多大公司里是很忌諱的。我不得不給他講述我離開每一家公司的具體原因,竭力說服他我不是那種朝三暮四、沒有忠誠度的人,我的一切都是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最重要的是我現在做得很好。
高副總最后的問題是關于待遇和工作地點的,這也是我所關注的。高副總問我是否愿意接受外派,我猶豫了一下反問道:一般都外派到哪些地方?是出差還是長駐?高副總回答說:“任何地方都可能,一般都是省會城市,主要是內地,你能接受嗎?”我考慮一下,“沒有問題。”高副總說道:“我們這邊也沒有問題了,細節問題會有專門人士與你洽談。”
一而再,再而三,都快趕上“三顧茅廬”了。好在等待了3年,經歷了3次面試,終于等來了心中的圖騰!現在,我已經在華為站穩了腳跟,希望通過講述我的求職經歷能夠給當下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以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