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喀納斯是新疆著名的旅游景區,旅游資源價值巨大。在對喀納斯旅游資源開發管理中存在的諸如: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強,旅游資源開發缺乏科學規劃,資源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增強對資源的保護意識,科學規劃、適度開發,實行旅游資源資產化管理,合理定位、提高經營企業進入門檻等建議,以期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喀納斯旅游資源,更好地實現旅游資源的價值,實現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喀納斯;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2--0010--03
被譽為“人間凈土”的喀納斯,自然景觀優美獨特,文化景觀琳瑯稱奇,既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有南國水鄉之嬌秀,是新疆旅游資源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新疆旅游業的龍頭。然而,在喀納斯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由于對旅游資源價值認識的不足,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短期行為較為普遍。喀納斯景區是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區,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自然恢復和逆轉,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可得以彌補,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管理應更加科學、規范,以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喀納斯旅游資源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強,旅游資源開發缺乏科學的規劃
喀納斯景區旅游資源獲得了許多殊榮,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等。這些殊榮使人們看到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這些榮譽也成為了喀納斯旅游業的招牌,在人們欣喜地看到一撥又一撥旅游隊伍紛至沓來的時候,似乎已經忘卻了那一塊塊金匾背后所寓意的旅游資源的價值。自然保護區在沒有對資源的價值進行充分評估、在缺少深入地調查研究、全面科學地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匆忙地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在保護區內修公路、造賓館,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審美意識、與自然景觀不相稱的人工建筑和景點,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及和諧性。當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又將這些建筑拆除,而留下的是裸露的沙土,自然本身已很難再回復它的原貌。這不但使自然資源和景觀遭到破壞,而且過高的基礎建設投資使保護區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保護區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反而嚴重地破壞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二)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由于特殊的氣候條件,喀納斯旅游景區旅游的黃金季節較短,在旅游旺季游客數量龐大。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景區對游客數量尤其是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數量不加控制,致使游客數量嚴重超出了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容量和旅游承載力。加之,游客總體的環境保護意識差,景區內又缺少必要的防護措施和監控手段,導致草地踐踏、沙土裸露、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其次,開發前期在保護區內修建大量的旅游設施,開山炸石、砍樹毀林,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并大面積減少,造成開發性污染,這將引起生物多樣性降低,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甚至失衡。景區內的游覽設施大都沒有使用清潔能源,釋放出的廢氣、廢料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還有很多的外來車輛可以直接駛到景點,這一點與九寨溝有很大不同,九寨溝所有的外來車輛禁止駛入景區內,景區內行駛的區間車全部使用清潔能源。
(三)旅游資源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能力欠缺
自然資源屬于準公共產品,自然保護區是具有生態公益性和科學基地性質的“自然特區”。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水系等生態系統具有無可否認的國有資產產權。然而,目前喀納斯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分屬于林業、宗教、文化、環境等不同的部門,在開發建設中各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規劃,客觀上造成了開發建設以及管理上的無序局面。盡管對組織機構進行了重新架構,但仍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業務重疊與業務真空地帶同時存在,不同部門的政策也難免會有交叉甚至沖突,還需要很好的磨合。其次,景區管理人員缺乏對這種大規模、高質量旅游資源的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缺乏對整個旅游資源宏觀管理的駕馭能力,一方面,眼前利益的驅動使得旅游資源的開發不斷升級,而另一方面,管理滯后,管理的水平跟不上開發的速度,造成事實上的對旅游資源的掠奪性經營,旅游資源的價值受到極大地損害。
(四)管理隊伍人才匱乏、不能滿足旅游資源管理的需要
首先是管理隊伍數量不足??{斯旅游管理局在編人員未達到核定編制數,大部分科室工作人員配置不足,普遍存在一人多職的現象,工作量超負荷、壓力大。其次,管理隊伍結構復雜。在編的干部職工中,既有全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編制,又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編制和公安專項編制,工人的比例較高,干部隊伍結構比較復雜,干部人事管理難度較大。第三,缺乏人才?,F有干部職工中,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個人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專業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缺乏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離工作的需要還有較大的差距。
(五)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在開發中受到沖擊
喀納斯是人類農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館,區內保存著戰國時期至元代的大量巖畫以及世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各種石人、鹿石、石堆墓等草原文化遺跡。圖瓦人作為蒙古族的一個支系,在中國僅存2 000余人,千百年來,喀納斯一直是他們唯一的聚居地,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圖瓦人過著淳樸的游牧生活。隨著喀納斯旅游資源的開發,當地游牧民接待著一批又一批來自不同地區的游客,市場經濟的浪潮夾雜著各種文化正沖擊著圖瓦文化這個古老而脆弱的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正加速著當地文化的變遷,具體表現在該地區服飾、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生活方式等都在發生著變化。
二、喀納斯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喀納斯旅游資源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遺產,如何珍惜好、利用好這一獨特的自然資源,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價值,使喀納斯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地給人類帶來美的享受和體驗,是我們必須要認真面對的一個問題?;趯{斯旅游資源開發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從喀納斯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增強對資源的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旅游資源開發不應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它要求人們合理的利用旅游資源并有責任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平衡。因此,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思想,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等手段,讓人們都樹立起環保的意識,提高公眾的生態旅游意識。首先,對景區所在地的管理人員、開發商、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使他們在開發、經營、管理中自覺保護資源環境。其次,提高游客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人們的旅游活動、規范人們的旅游行為。再次,對當地居民和社會公眾進行宣傳,普及資源和環境保護知識,使旅游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橋梁。
同時,喀納斯旅游資源也包含著非常獨特的文化資源,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要特別防止旅游開發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沖擊與破壞,要注重對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從中外各地旅游開發的經驗和教訓看,任何景觀如果只限于其觀覽層面,都是不能長久的,必須依附于獨特的文化價值才能有持續的生命力。要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必須把保護和挖掘其獨特的文化價值作為開發戰略的核心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使旅游資源開發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科學規劃、適度開發
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開發必須要在充分調研、嚴格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總體設計布局。規劃必須以保護旅游資源為基本前提,從生態學角度對旅游環境容量進行測評,以確定適度的開發規模,維持景區的生態平衡;對旅游設施、設備和場所的規模數量、材質色彩、造型風格等進行規定,以確保人造景物與環境協調;科學規劃并進行功能分區,功能區不同,在開發要求上也要有所區別;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和經營準入條件,以確保景區高起點開發;依據功能分區和開發規模,做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布局與規劃;規劃好游覽的景點、線路、方式等項目,并統籌規劃旅游服務設施、旅游商品開發等內容。開發條件不成熟時,切不可匆忙開發。同時,做好旅游資源開發經營的基礎工作,如:對景區內準備開展的項目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對將要開展的經營項目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旅游資源的類型、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旅游資源的現狀等進行全面評估,并實施監控;對旅游資源的價值進行評估,這是出讓旅游資源開發經營權的前提。
(三)實行旅游資源資產化管理
喀納斯旅游景區的管理目前由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雖然將眾多的管理部門歸在一個口子下統一管理,解決了一些過去在管理中職責不清、交叉重疊的矛盾和問題,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仍然存在,如資源的所有權及如何實現所有權的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經營權、管理權問題及部門間的權限、職責問題。這些深層次問題的解決除了從體制、機制上加以糾正,實行資源的資產化管理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將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既可以避免現有的條割分塊、多頭管理,又可以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的機制,各行其職,互相監督,從而嚴格保障經營管理的到位。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其前提是核算出資源的價值根據資源的價值確定經營管理權出讓的標準,通過經營管理權的出讓,逐漸建立起旅游資源市場化經營的經營機制,推進旅游資源的市場化運作,提高旅游資源利用的效率。
(四)合理定位,提高經營企業進入門檻
喀納斯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極高的品位,應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旅游資源的內涵和價值潛力,將潛在的價值轉化為現實的價值,以期更好地實現其旅游價值及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喀納斯這樣的生態環境脆弱區,其生態容量有限,因此,喀納斯景區應適當控制游客數量,尤其在旅游旺季,可以通過提高門票價格的方式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游客數量。目前,旅游淡季和旺季雖然實行了不同的門票價格,但旅游旺季游客數量仍然龐大,超出了它的承載力,調查顯示旅游旺季門票仍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與此相適應,應根據喀納斯旅游資源的特點開發更加豐富的、有吸引力的旅游項目,以延長游覽時間和提高旅游體驗質量,以充分發掘旅游資源的潛在價值。為此,對旅游資源必須高起點開發、高質量經營管理,轉變旅游經營方式,以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要重視改善旅游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更好的滿足游客的需求。這就要求開發經營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資金實力、資格條件和經營管理能力,因此,在項目招標時,應建立高標準的準入制度,設定嚴格的企業進入的門檻,精心篩選、嚴格控制,把好企業進入關,進而把好開發經營關。
(五)提高管理能力,強化管理措施
自然旅游旅游資源的管理包括對人的管理、對設施的管理、對環境的管理以及對景觀資源的保護等多方面,這就要求必須有一支懂業務、善管理的管理隊伍和人才隊伍。首先,必須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引進、培養、委托管理等形式保障人才和管理能夠到位。加大對現有工作人員及經營企業的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經營管理和服務管理的水平,使他們牢固樹立資源保護的意識,按照相關的法規和要求做好經營與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強對景區資源的保護及各項具體事務的管理。建立健全有關的規章制度和標準,依照法律、制度等手段嚴格管理、科學管理、規范管理。實行資源保護管理目標責任制,規定具體的目標、任務、措施和獎懲辦法,組織到位、管理到位。對環境資源實施監控和防護措施,明確責任,做到對環境資源的無縫管理,以確保資源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