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定”是人體的一種狀態,即平衡狀態。“中”為中心,“定”為穩定、固定。“中定”也就是說中心要穩定、固定。中心應穩定在什么地方呢?根據力學原理,物體要保持平衡,重心必須垂直于支點。所以人體要平衡,重心必須穩定在與支點垂直的位置上。人體的重心也就是人體的中心,因此,把人體重心垂直于支點的平衡狀態,太極拳中稱為“中定”。當然,支點可能是一只腳,也可能是兩腳連線上的某一點,總之人體重心不超出兩腳連線,就保持了中定的狀態。太極十三勢中,中定是基礎。沒有中定,其他十二勢都無從發揮。但是,中定又必須靠其他十二勢來維護,動態中,尤其在推手中受到對方推拉時,沒有其他十二勢的運化、配合,人體就保持不了中定狀態。能夠在動態中保持中定,就是有了“中定勁”。中定和中定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有聯系,但更有區別。中定是狀態,中定勁是功夫、功能。只有練出中定勁,才能確保中定。中定勁是一種綜合勁,或稱母勁,貫穿在各個勁別當中,中定勁支持其他勁別發揮作用,其他勁別又反過來維護和壯大中定勁。
“中正”的“中”是居中,“正”是重心不偏離支點。其實“中正”是指順應、符合人體自然狀態的姿勢,這種姿勢前后、左右要順遂平衡,形體穩定不傾倒,只有如此形體才能既“中”又“正”,故稱“中正”。太極拳起式自然站立的無極狀態是中正;吳式太極拳的弓步,身體前傾但人體重心垂直于前足,也是中正,叫“斜中寓正”。拳架套路中,動作復雜,姿勢多變,但無論俯仰、屈伸,只要平衡穩定,無凹凸、無缺陷、飽滿順遂、自然安舒,都叫“中正”,因此拳經稱之為“中正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