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市實施有效教學管理年,全市上下推行“三案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筆者認為這是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獨霸講堂的局面,改變教學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以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其自主學習,這才是教學的宗旨。因此,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從而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自學質(zhì)疑,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學生的課前預習是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途徑。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預習任務。例如:要求學生按“讀、查、思、摘”幾方面去完成課前自學任務。“讀”要求學生課前讀課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像朗讀、默讀、精讀和部分重點段落的熟讀成誦。“查”要求學生使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了解作者情況及課文寫作背景等。“思”要求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感知課文,如了解課文大意,從課文的表現(xiàn)手法、主題等方面去分析,并對疑難之處留下記號,有待課堂上老師與同學的互動探究。“摘”是學生摘抄文中精美語句或語段,積累語言資料。如教學《安恩與奶牛》時,學生按照“讀、查、思、摘”四方面自主預習課文,把預習成果寫在專用本子上,并要求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至少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從實際教學來看,課堂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自學質(zhì)疑是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有力體現(xiàn)。
二、交流展示,更顯學生的主體風采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精彩的課堂源于學生充分的課前準備。如:我在教學《偉人細胞》一文時,課前布置學生寫出自己的理想,并指出為實現(xiàn)理想,應該怎樣去奮斗。學生一旦有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的交流才精彩紛呈。課上,學生各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由學生的演講自然引出新課的學習,真是水到渠成。其實教師對于學生的發(fā)言,不管漂亮與否,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想方設法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交流方式可以多樣化:有同桌交流,小組交流,班級交流,教師盡量為學生的交流展示搭建平臺,要找出其中的“亮點”進行肯定,使學生樂于交流。還要引導學生把收集到的抽象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鮮活,淺顯易懂,給其他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學生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quán),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課堂氣氛更加熱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故交流展示,更顯學生的主體風采。
三、互動探究,彰顯學生的個性特征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活躍、亢奮狀態(tài),他們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個性化的語言得到展示。如在教學《往事依依》時,當老師說:“在作者所介紹的這些往事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與‘讀書’有關,到底讀書有什么好處呢?”這時候,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有同學說:“從作者自身受到啟發(fā):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話音剛落,有同學馬上有了新的體驗“我從讀過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從保爾身上學會了堅強、堅定了信念;從《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我懂得了做人應該具有正直、勇敢、真誠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是多深的體驗啊!我想,如果沒有學生互動,就不會有如此深刻、如此多元的感悟。
精彩的學生互動展示了雙方思維“碰撞”的過程,在“碰撞”中閃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的奇妙而有美好的想法,在“碰撞”中,學生學會了傾聽與傾訴,感悟和思考,理解和體驗。在“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在逐漸深刻;在“互動”中,學生的情感在升華;在“互動”中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也是在“互動”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四、遷移應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遷移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由課內(nèi)向課外拓展,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和盡可能獨創(chuàng)的見解、想法和思路。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遷移能力的訓練以其開發(fā)學生發(fā)展?jié)摿Α⑴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獨特功能而顯得更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抓住教材中蘊含的語言規(guī)律,精心設計遷移訓練,讓學生運用課文的精彩詞句,精妙的句法、章法,精巧的立意、構(gòu)思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以求達到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之目的。如:學完《孔乙己》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孔乙己離開咸亨酒店后”為題,給這篇課文編寫續(xù)集。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不同的結(jié)局。
總之,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尤其在推廣本市“三案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中,要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改變教學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以生為本,解放課堂、解放學生,釋放學生全部能量,貴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