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眾多初中數學很好的同學在高中卻成績一落千丈的現狀,我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造成成績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下:
1.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光聽老師講解,從不主動學習。不定計劃,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光聽不記筆記或不隨老師的講解動腦筋。
2.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老師上課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對基礎知識重視不夠。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讀過題目,會了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沒有培養出一定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導致他們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做不到底。
4.初高中銜接不是太好。到了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高中學生僅僅認真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上述情況,教師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導學生學習。
1.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及時復習、針對性的做題鞏固、系統小結。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執行下去。
課前預習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該記的地方才會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
針對性做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
2.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高中生易急躁,貪多求快,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原因是基本功扎實,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3.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4.加強疑難點講解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疑難點多,具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教師應當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的方式,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相信做到這些,學好高中數學不再是一個夢!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