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現就本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闡述如下: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一)科學合理的課程標準,正確認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提到創新教育,很多人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實則上這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有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
(二)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緊張的師生關系,不可能碰撞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競爭合作的學風班風,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首先,必須改變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陳舊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與探究教學,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以鍛煉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火花需要興趣來觸發,同時創新的過程更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充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給出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問題就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因興趣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同時自覺的去探索、去解決,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不時產生成就感,這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充分利用數學中唯美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形狀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再把數學中美的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使學生的知識與現實發生碰撞,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不斷創新,從而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四)利用數學教材的特定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數學教材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數學家們的創新精神,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要適時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勢頭。
(一)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作為教師要從客觀上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不失時機的鼓勵,進一步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如:“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面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都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比如:對于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需要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在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林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