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語文復(fù)習天天圍著《考綱》轉(zhuǎn),圍著試題轉(zhuǎn),因此考試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反饋手段。要考試就必須評講試卷,如果沒有評講好,時間花了,學生收獲不大,自然就削弱了考試的功效;反過來,如果分析透徹,評講得法,則能使學生豁然開朗,融會貫通,起到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認真地、深入細致的試卷分析是上好試卷評講課的前提。教師首先要分析試卷本身,明確每一道題考查的是學生哪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再分析學生每一道題的得分或失分情況,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狀況,為在課堂上針對性的評講做準備。這還沒有完,還要進一步分析學生解錯題的原因,例如某道題學生失分嚴重,錯誤帶有傾向性,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要仔細分析,究竟是什么不落實、有漏洞,還是知識未形成能力;是思維方法不當,還是語言表達不佳,要琢磨出個子丑寅卯來,以便課堂評講時對解題方法作針對性的指導(dǎo)。必要的話,教師應(yīng)將學生以前的試卷拿來作綜合分析。這樣,對學生的問題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教師教學上的問題,從宏觀到微觀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第二步當然是課堂評講了,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使學生有較大的收獲,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有的放矢,表揚鼓勵
結(jié)合考試情況,教師應(yīng)對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進步明顯的學生,答題認真、卷面整潔的學生,作文大膽創(chuàng)新的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表揚面盡可能大一些,藉此鼓舞士氣,激發(fā)興趣,亦可水到渠成地向?qū)W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標。這一工作之所以很有必要,是因為它實質(zhì)上是教者在有意識地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我們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內(nèi)在潛力,發(fā)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人在教學中堅持這樣做,覺得不但課堂效果好,而且久之對形成良好的學風、考風也大有好處。有些教師一上課就開始講題,忽視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取。
二、詳略得當,主次有別
評講試卷不能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每道題都詳細的講解;也不能憑著教師的性子覺得某題有話可講就多講,某題不好評講就不講。講與不講,詳講與略講,應(yīng)該全由學生卷面反映的情況來決定。錯誤普遍的、嚴重的必須抓住關(guān)鍵,深入剖析,透徹講解。否則,就應(yīng)該少講或不講。
三、歸類分析,集中評講
這話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把具有相關(guān)知識聯(lián)系的題目放在一塊評講,第二是指將出現(xiàn)同一類問題的題目放在一塊評講,不拘泥于題號的順序。例如2009年高考語文試卷(江西卷)的第2題、第3題分別是選填詞語和使用成語恰當?shù)囊豁?,評講時,可放在一塊講。又如近年來的語文試卷通常在卷一中有一道辨別句子正誤的選擇題,卷二語言綜合運用的考查中有一道改錯題(多為一篇應(yīng)用短文或一段話),這兩道題完全可以放在一起來評講。這樣做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容量,更重要的是能相對集中地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四、抓住契機,學法指導(dǎo)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數(shù)人以漁,于終身受用無窮?!痹u講試卷不只是讓學生知道試題的正確答案,也不只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該答案是正確答案,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怎樣解題才能得出正確答案,這就是學習方法和建立在能力基礎(chǔ)上的解題方法。評講試卷就是抓住契機,現(xiàn)場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進行最好的指導(dǎo)。
五、針對現(xiàn)狀,加強訓練
考試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查漏補缺,查漏是手段,補缺才是目的。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知識漏洞和能力缺限,只作一些解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學生能力的專項訓練。之所以強調(diào)“專項”,是因為一次訓練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這次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拼音”不能過關(guān),那么這次評講完試卷后,就進行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面的能力訓練,將事先準備好的少而精的典型習題出示給學生,進行訓練。下一次訓練錯別字的改正,再下一次訓練詩詞賞析。如此類推,先縱深突破,后橫向聯(lián)網(wǎng),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會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