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時間緊迫,初三數學復習課就必須要講究針對性,既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重點,復習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本文針對全國各地中考試卷中一些典型試題,分析其導向作用。
一、要重視基礎性試題的選擇
仔細分析各省市的中考試卷,不難發現基礎題的比例都占70%以上。因此,總復習時的選題一定要符合學生實際,狠抓基礎知識的復習和基礎技能的訓練,抓住重點。
【例1】(09年丹東)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點A(2,1),若將點A向左平移4個單位,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得到點A1,則點A1的坐標是。
點評:本題主要是考察點的平移帶來的坐標變化,在復習時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基本概念。
二、要重視應用題題型的選擇
應用題是中考試題中的重點考察內容,平時應多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例2】(09蕪湖市)某縣政府打算用25000元用于為某鄉福利院購買每臺價格為2000元的彩電和每臺價格為1800元的冰箱,并計劃恰好全部用完此款。
(1)問原計劃所購買的彩電和冰箱各多少臺?
(2)由于國家出臺“家電下鄉”惠農政策,該縣政府購買的彩電和冰箱可獲得13%的財政補貼,若在不增加縣政府實際負擔的情況下,能否多購買兩臺冰箱?談談你的想法。
點評:以上例題取材背景每個學生都熟悉,有很強的生活性,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在我們的日常消費中看到數學、用到數學的原理,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三、要重視開放型試題的選擇
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問題。
【例3】(09張家界)如圖,有兩個動點E,F分別從正方形ABCD的兩個頂點B,C同時出發,以相同速度分別沿邊BC和CD移動,問:
(1)在E,F移動過程中,AE與BF的位置和大小有何關系?并給予證明。
(2)若AE和BF相交點O,圖中有多少對相似三角形?請把它們寫出來。
點評:本題通過兩點E,F的移動構造問題,蘊涵了對觀察、動手操作、猜測、合理推斷、論證等數學活動的考查。試題的要求層次分明——其區別的實質在于對題中蘊涵的“全等”和“相似”現象的領悟,使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在考試中有發揮的機會和余地,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激情和潛能,這樣的題目在復習時要引起老師注意。
四、要重視探索性試題的選擇
探索性試題對于訓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實驗、類比和歸納能力、探索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在復習中應該注意選取這類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該類問題。
【例4】(09年中考營口)計算:31+1=4,32+1=10,33+1=28,34+1=82,35+1=244,…,歸納計算結果中的個位數字的規律,猜測32009+1的個位數字是。
點評:本例是一道猜想型探索題,學生只要多算幾個,就不難找出規律,在總復習時要注意這種題型的訓練。
五、要重視操作性試題的選擇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
【例5】(09鄂爾多斯市)為了美化城市,建設中的某小廣場準備用邊長相等的正方形和正八邊形兩種地磚鑲嵌地面,在每一個頂點周圍,正方形、正八邊形地磚的塊數分別是
。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的一定的操作能力,學生在平時做這樣的題目時如果動手操作了,那得出結論就不難。這樣的題目老師一定要帶領學生一起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的更牢靠。
以上是本人結合09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試題談到的在初三總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當然我們教師在復習時首先要以課本為主,深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練習要讓學生弄懂、會做,并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我們教師可以按初中數學知識體系,把初中全部內容歸納成幾個單元復習,復習中教師提出每單元的復習提綱,指導學生按“提綱”復習,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在每一知識塊中,插入一些實際應用題,既提高學生興趣,又減輕了后面復習的難度。其次,緊扣本單元考點,以2009年中考題為題材,選取有針對性、典型層次性的考題進行分析和檢測,注意引導學生領會解題思路和方法。只要我們在復習過程中有針對的安排復習,就一定能讓學生中考數學成績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