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課標新課程新理念不僅要求我們數學教師教學方式發生變化,也要注意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更重要是我們還必須培養學生數學學習品質。數學學習品質培養我認為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數學習慣;二、形成過硬數學學習心理素質。
【關鍵詞】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心理素質
一、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
1.教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好比火力偵察,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那里,而后帶著疑問上課,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
2.全神貫注與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課內要全神貫注地聽老師的提問、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弄清公式、法則的歸納以及同學的發言。
3.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對于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
5.培養課后鞏固的習慣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后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二、培養過硬數學學習心理素質
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實施中,應承擔起使學生的心理潛能得到最充分提高的任務,學生在知、情、意等個性心理特征方面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也是學習數學三維目標要求、不僅要求完成雙基數學教學任務,也要重視對學生的數學心理素質的培養。
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數學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數學素質的要求。而情感素質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學生對數學情感的傾向性表現,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數學心理素質主要從數學思維、美育教育、挫折教育三個方面著手。
(一)數學教育應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為核心的認知素質的培養
培養認知素質,首先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它包括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數學思想就是以數學為對象,以數學活動為載體的一種思維。數學思維主要有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以及靈感思維等。數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要加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等非邏輯思維。在數學思維的培養中,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為數學思維品質方面。數學思維品質主要有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與批判性表現出來,形成了表現出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標志。
(二)數學教育應對學生加強美學的熏陶
審美教育是培養審美觀念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情感和能力的教育。它引導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建立起合乎規律性與目的性相統一的美形式,它的表現形態有如下特征:
1.形象性
審美教育是一種形象性的教育。它總是通過審美對象的鮮明形象來誘發和感染教育者的。無論從審美教育作用的媒介、工具看,還是從它引起的受教育者的審美感受看,以及最終達到的審美目的看,它始終離不開感性的形象。數學教育中運用美觀大方的直觀教具、精美的數字圖形、對稱均勻的數學模式,都是形象性審美教育的很好素材。
2.情感美
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是以審美對象激發人的審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過親自的情緒體驗產生肯定或否定的審美評價,從而獲得心理滿足,使情緒得到陶冶。教師如善于導演精彩的數學教學活動,情緒就會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深刻性
審美教育是一種給人以深刻持久影響的教育。審美教育以形象喚起情感激動,因而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將痕跡烙在心靈中,一旦觸發,便又活躍起來。而一般概念知識往往隨著時光的消逝而逐漸遺忘,唯獨那曾經扣人心弦、觸動情感的形象,常常終生難忘。如圓錐曲線的統一性質:(1)從方程的形式看,在直角坐標系中,這幾種曲線方程都是二元二次的,所以把它稱為二次曲線。(2)除圓外,從點的集合(軌跡)來看,它們都是與定點和定直線距離的比是常數е的集合(軌跡),這個定點是它的焦點,定直線是它們的準線。只是由于離心率е的不同而分為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三種。(3)從天體運動軌道看:天體運動軌道是這四種曲線。人造衛星、行星、彗星等由于運動的速度不同,它們的軌跡是圓、橢圓、拋物線或雙曲線。(4)四種曲線又可以看作不同的平面截圓錐面所得到的截線,因此又統稱為圓錐曲線。
(三)數學教育應對學生加強挫折教育的磨練
挫折教育是培養學生正視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教育,是關于意志品質的教育,它是心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育中有意識地滲透挫折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
暴露思維過程,教給學生戰勝挫折的方法。數學的發展和數學家們走過的道路是充滿挫折的,每一命題的發現和證明,常常是憑著數學家的直覺思維,做出各種猜想,然后加以證實。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挫折和戰勝挫折的方法。在數學教育中,教師要重視思維過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數學家們的思維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知識的獲取,素質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鍥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教師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通過解題經受一下挫折的磨煉。所謂“難度適中”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跳”需要勇氣和毅力,“能摘到桃子”則是讓學生經過磨煉體驗到成功和愉悅。事實證明,經過自己奮斗戰勝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是最能激勵人。挫折教育不是讓學生在苦圈里循環,而是激發學生自強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決心。
新課標新課程視野下,以高中生優良學習品質培養為宗旨,以優化學習心理品質為切入口,構建高中生優良學習品質結構及培養措施,引導高中生切實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就能使他們具有自尊、自主、自愛、自強、自信、自控的學習品質,最大限度地放飛自我,超越自我,獲得學業成功和人生成功。
(作者單位:安徽省碭山縣朱小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