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本刊
看了上一期《獨家閱讀·觀茶論》欄目中關于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的報道,再加上前不久獲悉福州茉莉花茶“五大茶王”450克拍賣5.2萬的好消息以后,讓我這個“老福州”打心眼里感到欣慰和驕傲。的確,我們福州的茉莉花茶無論是文化積淀,還是品質特征,都堪稱“中國之最”。只可惜,由于種種原因,它幾乎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幸運的是。有福州市政府、農業部門、花茶茶企等對振興福州茉莉花茶產業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已經初見端倪,讓它得以“華麗回歸”。衷心希望福州茉莉花茶能重現當年的輝煌。
福州梁先生
編輯部回復:看得出梁先生是一個對福州茉莉花茶有著深厚情感的老茶客。福州茉莉花茶曾有著一段光輝的歷史,這是所有老一輩福州人引以為豪的。當福州的茉莉花茶產業發生轉移以后,它的市場份額也逐步減少,這些事實讓一些福州老茶人感嘆不已。近些年來,在福州市政府積極有關部門的重視與號召下,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茶企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振興之路。正如你所言,重現它當年的輝煌,指日可待。
2010年農歷大年初一,剛好又恰逢西方的情人節。春節在家閑來無事,隨手翻了翻《海峽茶道》,正好翻到貴刊關于情人節的特別策劃《他們的茶香“圍城”》,里面有9對因茶而結緣的有情人,從已過耋耄之年的茶界泰斗張天福到80后的小年輕,給我們展現了浪漫、溫馨的茶人愛情故事,讀來讓人感到眼前一亮,心里更是覺得暖洋洋。希望《海峽茶道》今后能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報道。
廣州葉小姐
編輯部回復:感謝葉小姐的大力支持。我們《海峽茶道》的宗旨是“傳承茶文化,解讀茶經濟”,茶人是茶文化、茶經濟的主體所在,因而品茶亦是品人。文中是我們從茶界中精挑細選出來因茶結良緣的“知心愛人”,他們有著因茶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讓我們也深受感動。今后,我們還會繼續策劃一些與茶人的專題文章,以饗讀者。
我是來自宜興的一名陶瓷收藏愛好者,貴刊在1月號中刊登的《不經意間流露的美——記幾款韓國曂儋窯雪景、雪玉陶杯》一文中,正文第三段“……要連續兩天兩夜在800℃的高溫下才能完成”中的“800℃”應為“1300℃”,而陶瓷器便是借助火的氣溫,但不與火直接發生接觸而通過灼熱來制造的。
宜興蔣先生
編輯部回復:非常感謝您及時指出文中的錯誤,避免文章再次誤導讀者,我們今后將會在文章的審閱與校對上多下功夫。進一步規范文中的專業內容,為讀者呈現有價值的茶業知識。同時,也希望您繼續關注本刊,多提些寶貴建議。
封面茶畫
作者簡介>>
高庭山,字亭山,筆名青山,號山翁,1943年10月生于浙江湖州。中學美術高級教師,杭州市高級藝術教育優秀指導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際),南京徐悲鴻畫院特聘畫師。作品曾在日本、美國、新加坡、泰國、聯合國分部維也納、港臺等地展覽交流,并被國家博物館、北京國博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等國內社團、館院及友人收藏,出版有《高庭山畫集》等20余部辭書畫冊。
作畫心得>>>
“模水范山創意多”。不論是江南的湖山秀色,或故鄉的小橋流水、河塘野趣,盡收眼底,躍然紙上,在筆墨中能參悟傳統,銳意創新。在傳統中有我,師法自然中顯示個性,注重筆墨骨法,追求筆意墨韻,蒼茫迷蒙,質樸古拙,厚重自然,充滿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