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旋轉13次盡展武夷山夜色之美
作為《印象大紅袍》的執(zhí)行導演,王潮歌在世人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激情: “為武夷山打廣告,為大紅袍打廣告,我無上光榮。”
于是·印象大紅袍劇場被設計建設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茶館。這個茶館建在武夷茶博園西南側、崇陽溪東側河岸。以全球首個360度全旋轉看臺為中心。茶館的外景舞臺分成仿古民居表演區(qū)、高地表演區(qū)和沙洲地表演區(qū),四面相連,視覺半徑超過兩公里,綿延出萬米長卷的壯闊景象。置身其中,不僅能將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盡收眼底,還能體會九曲溪溯流而下、直通天道、如入蒼際的感覺,更有穿著民俗服飾的侍女遞上一杯中國“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演出現(xiàn)場,以仿古民居表演區(qū)內(nèi)印象大紅袍茶樓里可愛的胖老板與朋友們聊天開場。說話間,360度全旋轉看臺開始轉動,通過不同表演區(qū)依次表演,觀眾被帶入了唐代盧仝品茗著詩的畫面中。
茶仙盧仝曾在他的《七碗茶詩》中寫下“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的句子,茶樓上懸掛有“七飲大紅袍”的匾額即源自此詩。
演員化身為盧仝的模樣,且歌且舞,吟誦著“一年之間一壺茶”“你我杯中行”的詩句;之后的歌舞表演。也根據(jù)盧仝的七次泡飲依次分為七幕。從盛唐笙歌到竹林群舞,從“實景電影”講述玉女峰、大王峰以及大紅袍的神話傳說到紅衣少女竹筏漫游,再到炒茶表演,每一幕的轉化都以“詩人”對茶的歌頌過渡。觀眾將隨著看臺多達13次的旋轉欣賞到張藝謀團隊傾力打造的夜色武夷山。在這幅美麗的山水畫之間,人在景中、景隨人動。
《印象大紅袍》作為“印象鐵三角”出品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自然深深打上了張藝謀的印記。整場演出70分鐘,張藝謀團隊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樣的“團體操”表演來集中展現(xiàn)了武夷山茶文化的精彩。
在節(jié)目高潮階段的炒茶表演一幕,160名女演員在高地表演區(qū)依次排開。他們化身為采茶歸來的女子。相聚一臺,翻轉手中的簸箕、舞動綠色的葉片,在震天的音樂中,用舞蹈的肢體語言展現(xiàn)了巖茶的制作工藝,伴以絢麗的燈光、優(yōu)美的音樂,令人仿佛置身茶葉豐收的景象之中。而在沙洲表演區(qū)上的竹林歌舞,幾十位身著綠衣的少年。每人擎起一根重達20多斤的竹杖,隨著他們的舞步。一座流淌的竹林浮出水面,陣陣鼓聲中有人在林間肆意地飛翔。有那么一瞬,真的很想沖上前去,置身其間,成為他們中快樂瘋狂的一員,隨著歌舞的節(jié)奏,放歌天地,望眼星辰。去探知茶之道、人生之道。
除了首次采用360度全旋轉式看臺,《印象大紅袍》還發(fā)明了一項叫實景電影的演出形式。15塊電影銀幕有層次地安放于崇陽溪畔。在觀眾可接受的視覺寬度內(nèi),以真實的山水景觀作為放映空間,15塊銀幕聯(lián)動放映,跌宕有致地演繹著在武夷山流傳了幾百年的大王和玉女的動人愛情故事。“那是誰的愛情等了500年?又是誰的思念棲息在山底?”當觀者還沉迷在如夢似幻的景象中時,“海枯了,再挖一個海,石爛了,重塑一座山”的誓言通過演員的誦讀聲聲入耳。同樣在這個名為“神話傳說”的篇章里,導演還用實景電影的方式講述了“大紅袍”的神話故事。傳統(tǒng)中國人。人生有兩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武夷山的大紅袍更是因“金榜題名”而流傳千古。說是古時候有個秀才趕考,病臥武夷山寺,僧人以此茶進之。秀才病好,金榜高中,取自己身上的大紅袍披在茶樹身上。以謝再造之恩。如今,每逢春天到來之際。武夷山人便將大紅袍披于古茶樹之上,然后祈求:茶發(fā)芽!茶發(fā)芽!古茶數(shù)就此發(fā)出了新芽,生活就此被點石成金。
演出的最后,看臺轉回至印象大紅袍茶樓里,茶樓老板問觀眾;“你們放下了嗎?放下朝九晚五的生活。放下懷才不遇的感慨,放下人情世故的繁雜。”觀者不禁作答:“放下了!好好地喝上一杯茶,靜靜地品味一杯茶,回味到的,是生活的味道。”
雙世遺身份+武夷山人誠意
激發(fā)印象團體創(chuàng)作熱情
從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武夷山風景區(qū)頭頂?shù)拿曈性S多,但是多年以來。來武夷山的旅游者難以擺脫“白天看山水,晚上睡大覺”的宿命。
武夷山人說,這要變變了。要讓來這玩的人晚上也有事情做。作為武夷山的市長,胡書仁與他的同仁們經(jīng)過討論,決定找—個世界級的藝術團體打造一檔晚間節(jié)目。通過展現(xiàn)武夷山夜色之美。讓武夷山的旅游業(yè)再上—個臺階。
就這樣,胡書仁去找了張藝謀。20D7年初, “印象鐵三角”的王潮歌和樊躍終于踏上了武夷山之行。剛走到九曲溪畔,樊躍的一句“我來晚了”便讓搭檔明白了他的心意。此后。武夷山人更用自己的熱情和誠意打動了“印象鐵三角”。“胡市長兩次三番地找我們。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地方官員,像他這樣,一說到武夷山,一說到自己家鄉(xiāng)的茶葉,就這么興奮,唾沫星子橫飛。”
2008年初,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而后的日子,為讓《印象大紅袍》成功出爐,王潮歌和樊躍便把家搬到了武夷山。“我現(xiàn)在都說去北京,回武夷山了。天天干通宵,愣是把團里這些什么都不懂的大孩子,訓練出了模樣。”正是有了王潮歌、樊躍這樣的好幫手,張藝謀的許多藝術設想得以實現(xiàn)。世界首個360度全旋轉式看臺,全球第一座“山水環(huán)景劇場”,“在《印象大紅袍》里。我們一下子玩了兩個新創(chuàng)意。”樊躍得意地說。
95%武夷山“土著”來表演
將帶來數(shù)以千計就業(yè)崗位
19歲的小魏2008年從武夷山職業(yè)技術學校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家人很不放心他成天在外邊跟朋友瞎玩。在看到印象大紅袍藝術團招聘學員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就給小魏報了名。從此之后,小魏便走上了“印象大紅袍”之路。“我以前哪會這些東西啊。都是進團以后老師教的。”經(jīng)過半年多的訓練。小魏躋身擁有270名演員的印象大紅袍藝術團。據(jù)藝術團吳美求團長介紹,團里的演員95%都是武夷山當?shù)厝耍€有一些是南平地區(qū)其它縣市的,少數(shù)幾個是江西人,“當時我們搞的是公開招聘,符合條件的我們都讓加入了。后來的訓練過程,陸續(xù)有一些人被淘汰,一些新學員補充進來。”雖然現(xiàn)在團里給的生活費不多,但小魏相信正式演出之后。收入肯定會好起來的。
除了給這270名學員提供了就業(yè)機會,《印象大紅袍》的出爐,會創(chuàng)造數(shù)以千計的就業(yè)機會。“演出正式開始以后,不但這個《印象大紅袍》劇場需要售票員、服務員、店鋪經(jīng)營者,劇場外還要不是有開的士的、開旅館的、賣茶葉蛋的。”
預計票房年收入超1.5億或促進當?shù)谿DP增長5%
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共同組成的“印象鐵三角”繼2004年創(chuàng)作出中國首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后,陸續(xù)推出了《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島》。當“印象系”發(fā)展到了第5部作品《印象大紅袍》時,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的身份發(fā)生了變化。“‘印象鐵三角’首次以持股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印象作品中。這充分激勵了我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王潮歌的說法得到了武夷山市長胡書仁的證實,“為了運作《印象大紅袍》這個項目。由南平國投、武夷山市以及‘印象鐵三角’三方出資成立了印象大紅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至今為止。我們?yōu)榱诉@個項且已經(jīng)投入了1.5個億。”
對于《印象大紅袍》的未來。王潮歌自信滿滿,“作品好,自有口碑,自會有人看。我就是要讓大家喝我這碗茶,喝山,喝水。喝這《印象大紅袍》。”據(jù)悉。3月2日公演之后,《印象大紅袍》將每天演出一場,時間定在晚8時至9點10分;1988個座位被劃分成3個區(qū)域,票價分別是218元、298元和588元。“如果碰到旅游高峰時期,我們會根據(jù)觀眾需要加演。這樣測算一下,只要達到七成的上座率,演出一年后我們就可以收回1.5億的投資成本。”
而在胡書仁的預想里,《印象大紅袍》將是“一葉帶三業(yè)”。將同時促進當?shù)匚幕a(chǎn)業(yè)、旅游業(yè)和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成功注冊了印象大紅袍商標,茶葉也將作為張藝謀團隊的首個非文化類產(chǎn)品進入市場。”胡書仁同時希望,通過3-5年的運作,把印象大紅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培育上市,從而進一步開發(fā)武夷山的朱子文化、懸棺文化等。“根據(jù)我們的測算,《印象大紅袍》將為我們帶來2.5億的年收入。拉動5個點的GDP增長。”胡書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