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我正為一些瑣事煩擾,好友天上客的“茶約”不期而至,說是一同品飲臺灣茶友莉森寄來的幾款“交換茶禮”。得知有好茶,自然心情大好,立即答應起身赴約。
因為是寶島臺灣的茶,我們幾個茶友都顯得格外興奮。這幾款茶是臺灣茶發為我們特別挑選精心準備的。我們也認真細致地品味著,曼妙的茶香里演繹著阿里山的巍峨和大禹嶺的氣魄,飄散著臺灣茶發濃厚溫馨的問候和祝福。
阿里山浴蘭
首先品鑒的是2008年的阿里山浴蘭茶,在南北朝時期,端午節又稱為“浴蘭節”,所以在端午節當天采摘制作的茶會被冠上“浴蘭”之名,以標別茶的生產時節,也感謝一群采茶婦在端午節那天放棄休息的機會,一早上山辛苦采茶。
由于是改良后的品種。所以滋味香氣與之前有些區別。初看干茶條索緊接成團,顆粒烏褐油潤。將開水沖進蓋碗里,茶葉漸漸舒展開身子,就像在沉睡許久后醒來伸展筋骨。清幽的茶香也隨著溫熱的水汽飄蕩開來。茶湯入口滋味香氣飽滿,一開始出現的香氣是清雅、秀氣的,說不出的香。或許是太多種不同的香聚在一起,再用高溫沖泡,好似清幽的蘭花香味出現了,還帶些果蜜香氣。初入口的茶湯微澀,但轉化很快,隨著茶葉的展開滋味越來越醇厚,茶湯的穩定性很好。一直持續至第7泡,香氣依舊高揚,直至第9泡,茶湯滋味才開始出現甜水味。
作為臺灣最大的茶產區,阿里山的眾多茶區一直以來也為茶友們所津津樂道。山場海拔在1200-1500米左右,常年云霧籠罩,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所以,阿里山所產的茶葉色澤翠綠,具有高山茶的清香,最大特色是滋味濃厚,高山韻味強,水色蜜綠。外觀結實墨綠。是高山茶的上品。
大禹嶺春茶
口中的浴蘭茶還在轉圜,天上客的鐵壺里又續上了水,為下一道茶開湯做上了準備。
大禹嶺茶。可以說是臺灣茶中最高等級的茶品。也有茶友稱大禹嶺茶為臺灣高山茶王,是臺灣高山茶的代表之一。因為它不但保持著高揚的香氣。同時還具有相當醇厚滑爽的水感,因此受到不少茶友的追捧。
從干茶來看,這款2009年大禹嶺春茶制作工藝相當精細,表面光澤油亮,色澤呈深墨綠色,香氣清幽。茶湯入口,茶氣立刻充滿了口腔,喉韻很明顯。香氣高揚。卻有些難以形容,不似木柵的那般果香的濃郁,也弱于之前阿里山茶的丹桂之香,香氣清雅悠長。7—8道沖泡下來,茶氣不減,滋味依舊很醇厚,總體感覺這款茶茶韻獨特,茶湯清澈透明、質甘味美,喉韻陣陣。與之前接觸過的一些臺灣高山茶相比,大禹嶺茶回甘比較厚,葉底細嫩柔軟、肥厚,膠質物多,茶湯翠綠鮮活,蜜綠顯黃,香氣清雅。
大禹嶺茶區位處于海拔2500米附近,一年只有春尾及秋末兩季各采收一次。產量相對稀少,因此它的價格也自然不菲。真正的大禹嶺高山茶除了量少,它獨特的口感也是使它身價不凡的原因之一。大禹嶺茶區晝夜溫差大,土壤含有豐富有機質,出產的大禹嶺茶葉片厚、果膠質濃、霜氣明顯、山氣重、喉韻強。使得愛茶人趨之若鶩。
東眼山烏龍
東眼山的茶似乎不常出現在內地茶友的視線里,位于臺南桃園縣的東眼山那里有最富盛名的東眼山森林游樂區,區內美景連綿。珍惜的鳥類和蝶類品種繁多。就在這鳥兒飛翔彩蝶飛舞的美景中還有一片廣闊翠綠的茶園。
東眼山的烏龍茶多采用傳統工藝制作,發酵程度較重且使用炭火焙制。細看干茶條索緊結。色澤烏褐油潤,茶中帶淡淡的炭香,可能由于長時間陳放的關系,干茶的茶香并不明顯。經兩道沸水沖泡之后,茶珠開始展開,茶湯色澤橙紅透亮,宛如瑪瑙一般。細品茶湯口感內斂滑順,舌尖留下淡淡的炭香,回甘鮮明,且滋味甘滑醇厚,是令人懷念的古早昧。4~5道之后。炭火香氣逐漸減弱,獨特蜜果香與焙火味開始凸現,喉底甘醇生津,韻味十足,由于存放時間的關系,其中的茶堿也已經適度分解。茶湯里沒有了澀感,滋味醇和且十分耐泡。
傳統的制茶工藝對每一道程序都十分講究,以求做到保存茶葉本身的滋味,并將其優勢凸顯。據說東眼山的傳統烏龍茶在焙火這一環節就特別講究。茶師要選用悶燒了一天的龍眼木炭,對茶進行分段炭焙,并在焙火的過程中每15分鐘就要翻動茶葉一次,使茶葉受熱平均,將茶葉里不該有的雜質去除后還要用文火慢燉鎖住茶香和茶味,以達到“茶火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