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根據語境,下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示現本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佛菩薩應機緣而現種種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閨中只獨看”,就是詩人運用示現修辭手法來描繪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預言的示現,同追述的示現相反,是把未來的事情說得好像擺在眼前一樣。_________。示現作為一種修辭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①修辭學中的示現是指把實際上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聞如見的一種修辭手法
②至于懸想的示現,則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得在眼前一般,同時間的過去未來全然沒有關系
③后來人們把這一詞語用在修辭學中,當作一種辭格的名稱
④在修辭學中,示現一般分為三類:追述的、預言的和懸想的
⑤追述的示現,是把過去的事跡說得仿佛還在眼前一樣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④⑤①②
【參考答案】C
解析
綜合來看,幾個句子的中心議題是“修辭學中的示現”,抓住前后的銜接詞、照應詞排序,第③句中的“后來”,照應前文的“本是”,①是對③具體闡釋,④⑤②是總分結構,⑤照應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現相反”。也可用排除法,根據“預言的示現,同追述的示現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兩項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總述句,后三句分別闡述“追述的”“預言的”“懸想的”,故②句應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選項,也可排除A、D選項。例舉杜甫詩句是為了說明“修辭手法”,根據語感,順序應為③①,由此可選C。
命題立意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時需要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容,確定首句,抓住前后的銜接詞、照應詞。
(江西)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在儒家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
①既有《論語》,則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③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④既有大成至圣,則有亞圣。
⑤《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參考答案】D
解析
材料出自高中第五冊《孔孟》第一自然段。②句中有“也”字,應該放在①后才合適,故排除A。③“今人馮友蘭”的說法宜區別其他四項另述,故應該考慮在B、D中作選擇。①④都含有“既有”“則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選D。
(遼寧)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開卷有益”是說打開書就一定會有收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如果你勤讀書、讀好書,你就一定能真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①使人們不斷完善,走向進步
②當然,有的書是有缺點的,要善于選擇
③確實,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師
④書是人類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⑤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⑥讀書能幫助人們看清世間的美與丑
A. ②⑥⑤④①③B. ③⑥②⑤①④
C. ④③①⑥②⑤D. ⑤③④⑥①②
【參考答案】D
解析
題目給出的語段共四個句號,四句話。六條橫線被句號分為“1—4—1”三段。圈定六個備選語句的重要信息,可知:①⑥—讀書,③④—書,②—選擇,⑤—歌德。這就為快速判斷提供了多種方式。判斷中、判斷后都要默讀驗證。
(寧夏)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會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象征著青少年朋友在中運會上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實現夢想。
①會徽還將“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紅、綠、藍三種顏色
③指出本屆運動會的特征
④體現了本屆運動會“陽光運動”的主題
⑤猶如一個在奔跑或舞動的陽光少年
⑥仔細看又有一個變形的漢字“長”,點明運動會的地點
A. ④②⑥①⑤③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⑤④⑥①③②D. ⑤③②①④⑥
【參考答案】C
考點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銜接連貫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解析
正確選項是C項,該項先說會徽造型的總體形象感與主題寓意,然后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分別介紹字形、顏色的特點及其寓意;A項各語句的排列是一種“總—分—總”的方式,先總說主題,后分別并列地說色彩、變體字形“長”和隱含的字形“十”“中”,再總說猶如陽光少年并指出運動會特征,但這種排列與橫線標點符號所代表的語意層次不符,而且⑤“猶如一個在奔跑或舞動的陽光少年”在語意上與前面銜接也不貼切;B項也是遵循著先總說再分說的排列原則,總說的部分有④③兩句,①②⑥幾句孤立地看順序誰先誰后比較靈活,排成⑥②①也可以,以⑤為尾也有總說的意味,該項排列也有與標點符號所代表的語意層次不符的地方,尤其是后面三個語句連接不協調;D項的前兩句尚可,越到后面越難以做到語意連貫,⑥“仔細看又有一個變形的漢字‘長’,點明運動會的地點”與下文“象征著青少年朋友在中運會上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實現夢想”語意上沒有聯系。整個語段只要能注意標點所顯示的圖形與寓意配合說明的層次關系,選擇就不難。
(浙江)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只填序號)
理學家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__古體與律體之辨跟詩歌史聯系起來,就是古體的典范——漢魏晉詩與律體的典范——唐詩之辨。
①那么,為什么講求聲律、對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們認為,詩歌的審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對于人的道德修養沒有正面的價值。
③以這種價值觀去看詩歌的體裁樣式,古體詩就高于律詩。
④既然詩歌的審美方面沒有價值,本來可以不講,但是如果要進入到詩歌領域去談詩的話,那么,形式方面人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價值就越低。
⑤拋開詩歌的內容不論,單從形式上看,近體詩要講求聲律、對偶等,這些講求在理學家看來,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體詩的重要原因。
【參考答案】⑤①②④③
考點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解析
⑤句“理學家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問題,故排在首位,①句進一步闡述原因,又提出問題,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緊承②句“價值”,緊跟其后,③句進行小結,故在最后。
命題立意
【思路分析】這是議論性的語段。議論性的語段可按照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思路來分析(如本題⑤①提出問題,③得出結論);要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一致,句序合理,銜接、呼應自然。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