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輸入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兒。
滑兒出身貧寒,兒時家境極差。父母辛苦工作,勉強維持個不餓肚子。母親操勞過度,在滑兒五歲的時候,得了重癥。因無錢醫治,只得在家硬挺著。母親臨終前,捧著滑兒的小手,放在嘴邊輕輕地親著,說:“孩子,長大了當醫生,給老百姓治病。”又對滑兒的父親說:“再苦再難,也要供滑兒上學讀書。”父親外出打工,把滑兒托付給堂兄。父親愿意做最苦最累最臟的活兒,只要工錢給得高。
滑兒上學后,聰穎勤奮,成績一直在學校里拔尖兒。考大學時,滑兒的成績可以上最好的學校,可他卻填報了一所醫學院。他忘不了母親臨終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當年家里有錢,母親是可以去醫院做手術的。
滑兒大學畢業,成績優異,保送做了全國著名醫學教授魏征的研究生。畢業后,滑兒放棄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機會,申請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酒城。
滑兒被分配在酒城醫院。雖然滑兒是院里唯一的碩士生,但在論資排輩的醫院里,滑兒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闌尾之類的雜耍手術。滑兒對什么樣的小手術都極端認真負責,對患者溫暖有加,從不接受病人的吃請和紅包。
滑兒參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個事。當時省里的一位副省長到酒城農村視察工作,結果在崎嶇的小路上發生了車禍,人被送到酒城醫院時已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加之傷者的特殊身份,醫院沒人敢做主處置。院長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無論是把病人送去還是等專家來,都有近兩個小時的路程。滑兒是當班醫生,查了病人的情況后果斷地說必須立即手術,否則半小時后就來不及了。看到周圍疑慮的眼光,滑兒自信地說,手術我來做,一切后果我來負責。
結果滑兒的手術做得很成功,從市里趕到的專家都嘖嘖稱奇。病人也很快康復,臨行前拉著滑兒的手說:“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實的滑一刀啊!”“滑一刀”的名號很快傳遍了酒城的溝溝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來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再重再難的病,只要讓“滑一刀”劃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劃過一刀沒能留住患者,患者家屬也都無怨無悔,“滑一刀”每天都被手術擠得滿滿當當。有幾次市里省里要調“滑一刀”,酒城人都排起長隊阻攔,患者當街跪倒一片,聲淚俱下。“滑一刀”也就留下了。“滑一刀”的手術越做越多,越做名聲越大,傳說也越來越神奇,就連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導師魏征專程到酒城來調研。魏征教授調閱了大量的病歷,越看眉頭鎖得越深。傍晚,已經是副院長的“滑一刀”陪著導師在河邊散步,看著沉默不語的導師,“滑一刀”說:“我知道老師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術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案也會達到相同的目的。”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緩緩地說:“你只顧自己痛快地劃一刀,可這一刀帶給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負擔,你就心安理得?”“滑一刀”嘆了口氣,說:“老師,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氣已經遠遠大于科學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對一位從外省來的病人家屬詳細說明了病情和治療建議,說做手術意義不大,采取保守治療更妥當些。沒想到病人家屬齊刷刷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給做了手術,什么后果他們都認了,不然就跪著不起來。魏征看著這場面,無奈地搖搖頭。
沒過幾年,“滑一刀”的父親患了頑疾。“滑一刀”向父親說明了病情,建議采取保守療法。父親說:“滑兒,爹知道你說得在理。只是,你要是不給爹劃上一刀,你就會背上不忠不孝的名聲。爹不怕死,爹怕毀了你一世的名聲啊。就算做做樣子,你也得給爹劃上一刀啊。”“滑一刀”給父親做手術時,手竟第一次發抖,雖然只是拉開一刀就又縫合上了。
“滑一刀”處理完父親的后事,遞交了辭職報告。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手術刀的傳奇故事。
(選自《小小說選刊》
2006年第16期)
文本解讀
1. 請簡要概括小說主人公“滑一刀”的性格特點。
2. “滑一刀”成功救治副省長后名氣越來越大,請列舉四個情節說明之。
3.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處?
4. 媒體頻頻報道,現在許多大醫院“專家號一票難求”,而許多患者到醫院看病又“非專家不看,哪怕是感冒咳嗽之類的小問題”,請聯系“滑一刀”不得不做一些不該做的手術這一情節,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理解。
參考答案
1. 聰穎勤奮;勤懇敬業;果斷自信;立志學醫,扎根家鄉;自我反思,崇尚科學。(意思相近,答出四點即可)
2. 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省城和外省的病人慕名而至;酒城人阻止“滑一刀”調離;驚動了導師魏征來調研。
3. 豐富了人物形象,暗示“滑一刀”對“名氣崇拜”與“科學精神”的反思。簡潔含蓄,意味深長。(第一點最好能聯系父親的逝世作簡要分析。)
4. 對名氣盲目崇拜;缺乏科學理性思維。如答“醫生面對盲目的名氣崇拜之風顯得無奈”,也視為一個要點。
編輯/姚晟